汉语介词

作品数:219被引量:610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马贝加秦礼君石微陈昌来周文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亚留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类型学研究
《世界汉语教学》2024年第4期561-574,共14页霍兴宇 李诗卿 吴洲欣 祁峰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0年度国际中文教育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阶段性成果。
本文基于语言类型学,针对南亚留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类型学倾向,提出四项假设,并结合中介语语料库和问卷调查对习得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假设一、假设三与南亚留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而假设二与假设四则...
关键词:汉语介词 二语习得 类型学 南亚留学生 国际中文教育 
百年汉语介词研究史略被引量:1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3期105-110,共6页张誉上 
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汉语介词发展演变史研究”(KYCX22_3160)。
介词在古今汉语中具有重要的语法作用,一百多年来介词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文章旨在对19世纪末以来的汉语介词研究史进行切分,并对每一阶段的介词研究成果加以概述,以期梳理出我国汉语介词研究的学术演进史。
关键词:百年 汉语介词 研究史 
现代汉语介词“凭”、“凭借”在维吾尔语中对应表达探析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5期374-380,共7页李燕 
介词作为虚词的小类,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它们的用法很复杂,是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在维吾尔语中没有介词,大多是通过格与后置词的形式来体现句子中的语法功能。本文以“凭”、“凭借”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形式为研究内容,从语法意义和表...
关键词:介词 维吾尔语 表达形式 应用价值 
“三一语法”体系下汉语介词“给”的教学研究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23年第23期78-80,共3页廖泽宇 
在分析介词“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将“三一语法”所强调的核心理论与介词“给”相结合,对介词“给”进行了“结构、功能、典型语境”的三维分析,据此理论设计介词“给”的教学。用“三一语法”这种新型的语法教学体系...
关键词:“三一语法” 介词“给” 二语教学 教学设计 
基于认知语言学俄语前置词“в”与汉语介词“里”的对比研究
《现代语言学》2023年第10期4713-4718,共6页田颖 
语言学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它的研究领域多种多样,其中汉俄语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研究更是一项新兴的课题。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将俄语的前置词“в”和汉语的介词“里”进行比较,运用认知语言学中范畴、隐喻、构式语法理论对它们的本义进...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в” “里” 比较 范畴 隐喻 语法 
汉语介词与韩国语助词的类型学研究被引量:1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44-50,共7页刘庆花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横向课题“韩国语言文化中的中国元素研究”(HXKT20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汉语介词和韩国语助词的用法产生兴趣。汉语介词与韩国语助词虽然词性不同,但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语法作用却十分相似。本文从类型学的角度阐述汉语介词和韩国语助词的主要语...
关键词:汉语介词 韩国语助词 类型学 对比分析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蒙古语名词格变形式和汉语介词的比较研究
《中国蒙古学(蒙文)》2022年第6期24-36,共13页套格敦白乙拉 
汉语借词在泰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迁移作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2年第3期79-85,共7页罗艺 
在泰语与汉语长期接触过程中,泰语从汉语借入大量借词,给泰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便利。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音义稳定地保留在泰语中,也有的借词出现了词形、词义变迁,但变迁轨迹有迹可循,以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生活知识为基础,利用音义的...
关键词:汉语习得 汉语介词 泰汉语词汇教学 语言迁移 
泰国学生习得汉语介词“在”的偏误分析及对策建议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84-87,共4页陈贤德 陈玲珑 
作者以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为根据,考察了泰国学生使用汉语介词“在”的偏误情况,并对偏误进行归纳和分析。经过归纳和分析后,从母语负迁移和过渡泛化两个角度对偏误的成因进行解释,并运用对比分析理论和难度等级模式对介词“在”的九...
关键词:介词“在” 泰国学生 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 
上古汉语介词“自”的来源问题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96-103,共8页郑亚秋 
介词“自”的语法化来源问题,长期悬而未决。文章在梳理“自”的“疑似动词”用例基础上,结合“同分布必同发展”的语法化规律,辨明了介词“自”的来源问题。文献梳理结果发现,小句中“疑似动词”的“自”可细分为三种情况:(1)小句主要...
关键词: 介词 语法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