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

作品数:2309被引量:1197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德明殷树林袁毓林李美妍叶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语文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有时,只需要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12期35-36,共2页王栋生 
有高中生问“高考议论文怎样写”,虽然发问有些唐突,但我还是建议平时练习“要关注问题,要会想”。他反问:“想那么多干吗?”我觉得对方既然如此自信,也就不再多话。
关键词:高中生 反问 发问 高考议论文 关注 
“不亦……乎”该如何释译
《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7期51-51,共1页曹伯高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和《(论语)八则》中都有“不亦……乎”的句式。对此,同册教参第44页“重点难点集释”的说明是:“这种句式,古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因为是习惯用法.就应当把...
关键词:“不亦……乎” 释译 刻舟求剑 古代寓言 《语文》 习惯用法 反问语气 古代汉语 
反问技巧举例浅谈
《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10期41-42,共2页汪良飞 
反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属修辞格之一种。长期以来, 修辞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修辞格教学; 而修辞格教学又很少讲辞格的修辞功能, 大量的时间精力消耗在修辞格辨识上, 使修辞教学枯燥乏味。这也许与应试有关。汪良飞先生的文章...
关键词:反问句 白杨树 修辞格教学 护官符 修辞教学 人物形象 奥楚蔑洛夫 抒情性 层递性 修辞功能 
也谈反问句
《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12期41-42,共2页卢传福 
反问句是一种很常见的句型,但到目前为止,语言学界对反问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充分,对有关反问句的一些问题还缺乏科学的阐释,使教学产生了一些困难。为了解决有关问题,李富林先生在《关于反问句》(1)一文中,运用“三个平面”...
关键词:反问句 “三个平面”理论 语用功能 语义特点 语法研究 语用含义 说话人 字面意义 《现代汉语》 句法 
关于反问句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9期42-43,共2页李富林 
关于反问句河南濮阳市三中李富林反问句属于修辞还是属于语法?反问句的结构如何?它有没有特殊的语法形式?反问句能不能回答?如何看待它与设问句的关系?这是目前反问句的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反问是修辞方...
关键词:反问句 语法形式 疑问句 是非问 特指问 选择问 语法结构 正问 修辞范畴 中学语文教材 
运用改换比较法培养语感
《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7期26-27,共2页祝正洲 
运用改换比较法培养语感武汉市武珞路中学祝正洲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感受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前提下,运用改换比较法培养语感,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使用标点的一片苦心,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
关键词:比较法 培养语感 苏州园林 白杨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引导学生 学生体会 刘胡兰 语调 反问句 
双重否定句语气强弱辨
《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5期47-48,共2页陈友良 
双重否定句语气强弱辨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陈友良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人教版初中教材在汉语知识短文“句式的变换”中也说...
关键词:双重否定句 气的作用 否定意义 否定副词 反问语气 加强语气 副词连用 否定句式 一般肯定句 《纪念白求恩》 
否定词运用上的语病
《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4期43-44,共2页曾谷荪 
关键词:否定词 双重否定 反问句 三重否定 改革开放以来 正误题 巨大的成就 安定团结 技术人才 电子工业 
怎样快速解答语句衔接题
《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9期19-21,共3页魏名湖 
怎样快速解答语句衔接题湖北十堰市一中魏名湖自1987年以来,在高考试卷中语句衔接题几乎年年都有,已成为检测语言能力的常规题型。分析这些年的众多衔接题,我认为其着眼点可归纳为“两门六类”,审题思路也可相应地概括为“六看...
关键词:语句衔接 书面语言 叙述角度 学术文化 创造力 反问句 争取民主 语言能力 偏正式 施动者 
释“得无”应顾及全篇
《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1期23-23,共1页陈章甫 
释“得无”应顾及全篇安徽蚌埠市教科所陈章甫曾平东先生《也谈“得无”的用法与释义》一文(《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12期),对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本中两处“得无”的注释都予以肯定,否定了其他的异解。现略呈管见,与课本编者及...
关键词:反问句 中学语文教学 立意与表现 双重否定 语用含义 伦理道德 衬托手法 封建社会 语境 安徽蚌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