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

作品数:253被引量:11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光全张华高峡赵亚夫严佩芳更多>>
相关机构:宜都市教学研究室福建建瓯市第二小学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学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探析
《小学科学》2019年第10期102-102,共1页叶小崇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小学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一些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的培养。学生通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可以树立...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 道德素质培养 小学教育 义务教育制度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基础课程 
“研学后教”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研究
《小学科学》2019年第8期51-52,共2页陈曦 
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素质教育是改革重点,“研学后教”就是在落实教学改革政策下提出的新型教学尝试。本文首先对“研学后教”的理念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为例,在“研学后教”的...
关键词: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课程 教学改革 学生自主学习 政策指导 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 教学尝试 
提高认识 结合实际 有效教学
《小学科学》2017年第3期3-3,共1页何延涛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 有效教学 学生主体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 社会生活 农村小学 应试教育 社会性发展 
如何提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2014年第3期59-60,共2页潘琦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的每一篇课文都只有几幅图片资料和简单的云朵状的文字说明。针对这样的文本,我们该运用什么样的手段,切实提高品德...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 社会生活 社会性发展 中高年级 综合课程 品德形成 
基于借势理念的教学实效提升策略——以《品德与社会》为例
《小学科学》2013年第8期202-202,204,共2页盛秋红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其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 教学实效 学生发展 行为习惯养成 学习环境 学生品德 学生生活 现实生活 
贴近生活 贴近家庭 贴近实践
《小学科学》2013年第2期189-189,共1页陆晓华 
《品德与生活》课程及《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生活习惯形成的及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关键词:贴近生活 贴近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 家庭 社会性发展 社会生活 综合课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