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作品数:2140被引量:52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付开镜张心科范子烨胡牧邓福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建设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思辨·探问·诵读:充分感受古典文学作品魅力——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
《语文建设》2024年第5期36-39,共4页刘金玉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批准号:B/2022/03/162)阶段性研究成果。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三大教育主题之一。作为承载此教育主题的重要载体——古典文学作品,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切实教好、学好。对于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精心设计三大教学环节...
关键词:古典文学作品 学习任务群 思辨 探问 诵读 
文言文以写促学教学探索--以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为例
《语文建设》2023年第5期66-68,共3页董董 李金成 陈玮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对建构主义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研究,明确文言文以写促学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经验、理解文本意蕴和感悟文化魅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认为,文言文的...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文言文 以写促学 《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的两种误用
《语文建设》2019年第13期73-74,共2页赵丕杰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例如宋苏过《河东提刑崔公行状》:“至秋大熟,迄无殍殕(殍殕:饿死的人),黄发垂髫,扶携而归。”沈从文《湘西》:“在桃源县想看到老...
关键词:误用 《桃花源记》 《湘西》 陶渊明 桃源县 沈从文 苏过  
艰难时世 南柯一梦——《桃花源记》解读被引量:2
《语文建设》2019年第1期56-58,共3页张存平 付梦娇 
《桃花源记》的荒诞不同于干宝志怪小说《搜神记》的虚诞,它是将熟识的人世间挪移到一个错位的时空,以这种错位感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因此,它不是以志怪小说的思维模式描摹事件人物,而更像《庄子》,在形象化情节逻...
关键词:《桃花源记》 抽象思维 解读 志怪小说 《搜神记》 形象化 理想世界 《庄子》 
论《捕蛇者说》之章法——兼与《桃花源记》对比
《语文建设》2018年第7Z期42-44,共3页古家臻 
《捕蛇者说》是一篇流传千年的名作,分析其文章结构,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立意布局的技巧,还能提升他们的赏析能力。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较多差别,在阅读时会有晦涩难懂之感,因此在阐述章法前,应先对文章进行词语辨析,疏通文...
关键词:《捕蛇者说》 《桃花源记》 章法 文章结构 对比 文章立意 赏析能力 现代汉语 
例谈文言文的言语教学被引量:3
《语文建设》2016年第4期25-28,共4页王在恩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文言文,就必须真正落实文言文“言”的教学,让“言”最大限度释放出其中的丰富信息。如何发掘藏在其“言”内的情感、思想、理趣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言语教学 文言文 《桃花源记》 “言” 教学实践 学生 
《桃花源记》“悉如外人”解读
《语文建设》2014年第12Z期67-68,共2页刘富汉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长期以来被误解为桃花源中的居民,耕田种地,男女衣着打扮,全都同外面的人一样。这种解释存在着明显的不合情理和前后矛盾的问题。本文从时代变迁、服饰发展、"记""诗"关联、古...
关键词:陶渊明 《桃花源记》 悉如外人 外域之人 外邦之人 
高频词语:文学作品言语教学有效抓手
《语文建设》2014年第10期18-20,共3页王在恩 
文学语言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语言,一篇文学作品具有相对完整的言语系统。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有意无意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埋设引爆读者体验的高频语词。笔者这里所说的高频词语,是指在一篇文学类文本中至少出现四次的关键性词语。...
关键词:文学作品 自我意识 文学类 生命之歌 人物形象 个性化阅读 排比句 《桃花源记》 满口答应 活下去 
是“芳草”还是“芳华”?
《语文建设》2012年第5期41-42,共2页程亚恒 
黑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11SZ-13001)的部分成果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流传千古而且令人百读不厌的佳作,也是历年来中学语文教材精挑细选的优美散文之一。文章开头部分有这样一段话:“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关键词:《桃花源记》 中学语文教材 陶渊明 文章 
《桃花源记》中的“叹惋”
《语文建设》2008年第4期50-51,共2页王彤伟 
《桃花源记》为历代传唱的名篇,但其中一些“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语并未得到正确解释,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关键词:《桃花源记》 名篇 “叹惋” 古代汉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