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哲学

作品数:21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魏义霞成中英孙中原余治平杨柱才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夏威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墨经》本体哲学的范畴与原理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11期61-66,共6页孙中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墨经》绝学的E考据和元研究”(19VJX001)。
《墨经》的本体哲学,在《墨经》整体的哲学语境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主导性和决定性。《墨经》本体哲学由一系列范畴与原理构成。范畴与原理的内在关联、相互作用与逻辑论证,形成严密整体,构建起《墨经》本体哲学的理论体系。《墨经》...
关键词:《墨经》 本体哲学 范畴 原理 理论体系 
论《墨经》本体哲学的范畴与原理
《中州学刊》2023年第6期127-132,F0002,共7页孙中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墨经》绝学的E考据和元研究”(19VJX001)。
《墨经》的本体哲学,在《墨经》整体的哲学语境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主导性和决定性。《墨经》本体哲学由一系列范畴与原理构成。范畴与原理的内在关联、相互作用与逻辑论证,形成严密整体,构建起《墨经》本体哲学的理论体系。《墨经》...
关键词:《墨经》 本体哲学 范畴 原理 理论体系 
王夫之本体哲学下的生命存在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65-69,103,共6页赵嫦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海徙山移”动荡时代下哲学思考的追问者和总结者,也是扬弃宋明理学、构建人文哲学的先驱。他批判形而上的“理”和“心”,以本体“实有”的“理气合一”,回归于中国哲学的源头,给社会思想载以现实的理论根基。他将人...
关键词:王夫之 理气观 人性论 生命存在 
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
《长江丛刊》2019年第16期186-186,191,共2页朱君鸿 
儒家与墨家在先秦同被尊为社会"显学",两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文化形态中脱颖而出。儒家主张仁义礼智,经孔孟二人奠定发展基础,荀子将其收集编录从而保存下来,而先秦哲学对于本体持天本论及道本论两种观点,其中天本论主张天创造了这个世界...
关键词:先秦 本体哲学 儒家 
进化揭穿论证的回应——基于方东美“情境”关系辨析
《理论月刊》2019年第2期46-52,共7页徐亚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明互鉴下的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比较研究"(15BZJ004)阶段性成果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情"往往被"知"(逻辑抑或理性)所专揽,将"努斯""理念""绝对精神"等概念作为更基本的哲学范畴。然而,在中国哲学传统中,"情"往往以"性"为限度,以"本体""天道""道德理性"等概念作为更基本的哲学范畴。方东美的生命本体...
关键词:方东美 情境 生命本体哲学 进化揭穿论证 
互证生生:玄学与佛学理论形态之关系
《中国哲学年鉴》2017年第1期368-368,共1页刘运好 
魏晋玄学与佛学,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和哲学体系,但是从共时性结构上说,玄学和佛学都属于形而上的抽象理论。其中“无”与“空”的本体哲学,“有”与“无”的现象与本体的辩证关系,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思辨逻辑,使两者在理...
关键词:否定之否定 抽象理论 魏晋玄学 本体哲学 思辨逻辑 佛学 辩证关系 互证 
人的本体发生与智慧发展:从方法到智慧,从智慧到自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50-58,182,共9页成中英 
"智慧说"是最能代表冯契先生哲学创新的一个学说,也是中国大陆从80年代以来具有活力、具有逻辑结构、思维最为清晰的一个哲学创造。冯契的"智慧说"是建筑在西方近代理性主义追求的基础上,尤其与康德哲学及黑格尔哲学有密切关系,并最终...
关键词:冯契 “智慧说” 创新 本体哲学 自由 
论“迹”与“所以迹”:郭象本体论诗学被引量:3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10-123,192,共14页刘运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经学与诗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8BZW032)的阶段性成果
无论是《庄子注》抑或《庄子序》均非严格意义上的诗学著作,然而《庄子》本身的诗学特质和审美境界,以及郭象哲学体系中所蕴含的本体论诗学,在魏晋诗学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郭象以辨名析理的思辨方式,在否定"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基...
关键词:郭象 本体哲学 本体论诗学  所以迹 
中西形而上学比较与“通约性”建构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年第8期204-206,共3页张宏涛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西比较诗学视阈下唐诗‘客观诗本体’及其世界性影响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BWW008
文章从分析中西哲学中形而上学不可通约问题的原因,即西方对哲学概念的曲解和西方哲学的科学化着手,认为自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形而上学已不是真正的形而上学,而相对的非体系化的中国古典哲学更便于认知和与应用;指出"通约性"问题并非出现...
关键词:形而上学 通约性 形上本体哲学 
无本体哲学及其效应--张东荪对中国传统哲学特质的认知及其启示
《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136-145,共10页李承贵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关系的历史考察”(项目编号:13AZD021)的阶段性成果
张东荪在提出"中国传统哲学无本体"主张的同时,不仅对中国传统哲学无本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而且对无本体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导致的诸种后果进行了揭示。张东荪的这一学术实践,不仅暴露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诸多问题,凸显了中西哲学的差异,而...
关键词:无本体哲学 效应 张东荪 中国传统哲学 特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