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

作品数:7050被引量:6967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天道金碚曹永国陈力胡凡刚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哲学宗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德格尔:做具体的人, 不做抽象的人
《风流一代》2025年第11期20-21,共2页逍遥兽 
可以说,无论我们从何处进入哲学的旷野,海德格尔都是一座绝对无法忽视的高山。他上承尼采、下启萨特,对存在主义进行了全面体系化,从而一举完成了哲学的存在主义转向,奠定了20世纪的哲学基调。就算没有读过海德格尔的作品,我们也一定听...
关键词:萨特 沉沦 此在 存在主义 本真 当下上手 共在 
从主体间性看情感创伤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152-152,共1页徐陶 章奕涵 
根据主体间性心理学的阐释,伴随情感创伤而来的日常意义之崩溃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安感,正是源于众人皆知却在沉沦中所逃遁的本真向死存在。在面对最本已的死亡时,人与他人的彼此关涉失去意义而变得彻底孤独。因此情感创伤的痛苦根源是:向...
关键词:向死存在 主体间性 本真存在 心理学 人与他人 沉沦 日常生活 
未来的“劳动”与存在的“诗意”——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劳动”观念的当代审视
《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12期42-51,共10页李红霞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一种哲学诠释学的比较研究”(21BZX09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象学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体系建构问题研究”(22&ZD048)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通过扬弃“异化劳动”进入到自由劳动,并由此区分了雇佣劳动者与未来的共产主义者;海德格尔以“劳绩”为根本的各种制作、操劳等则凸显了劳动在日常生活世界中作为存在真理的显现,建立了劳动与存在及其本真的自由和诗意之间的关...
关键词:劳动 异化 存在 诗意 本真 自由 
论萨特从现象学本体论向本真伦理学的“转变”——以自欺和本真性范畴为中心线索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赵桂梅 
2024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萨特伦理学研究”(SQ2024190)的阶段性成果。
自欺和本真性是联结萨特本体论哲学与伦理学思想的理论媒介之一。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通过意识的个体自由与实存特质勾勒出意识于实然的本体论层面上始终寻求成为自因存在,并由此与世界、自身和他人处于一种自欺的、非本真的关系中...
关键词:现象学本体论 伦理学建构 自欺 本真性 非本真性 
教化权力的悖谬与本真教化的可能——《庄子·人间世》“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解读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18-23,共6页郭美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普遍主义及其克服:庄子哲学的生存论意蕴”(23FZXB013)。
庄子借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的故事表明,以才德自高而欲图教化掌有权力者或规训权力本身,反而会导致教化者以及教化自身的扭曲与自我丧失。在蘧伯玉所提出的“形莫若就心莫若和”与“就不欲入和不欲出”的两难与张力中,教化从与权力的悖谬...
关键词:教化 就不欲入 和不欲出 本真性教化 
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中的道教精神与意象研究初探
《新西部》2024年第10期91-93,共3页李凌飞 
中国古典山水画蕴含的哲学精神与美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的浸润与影响,从其绘画表达、意境呈现与精神旨归上,都与道教文化精神深深暗合。中国传统山水画对自然的理解与再现,是超越世俗经验而直达生命...
关键词:道教文化 哲学精神 美学思想 生命本真 精神旨归 研究初探 
公共性追寻: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本真面相与价值旨归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4期1-6,共6页罗忠锐 李永杰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唯物史观核心概念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百年建构研究”(23BKS036)。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超越资产阶级国家观之处在于透过国家的表象揭示了国家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国家的本质在于对公共性的追寻。资本主义国家具有虚伪性,它只是打着公共性旗号而已,其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马克思不仅揭示了资...
关键词:公共性 马克思主义 国家观 创新 价值 
试论萨特基于现象学本体论对本真伦理学的理论建构被引量:2
《伦理学研究》2024年第3期67-76,共10页赵桂梅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萨特他人问题研究”(HB23ZX006)的阶段性成果。
学界对萨特能否以《存在与虚无》的现象学本体论为基础构建一种本真伦理学持有两种相反的立场,本文倾向于持有一种肯定立场。在萨特那里,意识之成为自在-自为或上帝的基本谋划是贯穿于《存在与虚无》与《伦理学笔记》的核心线索之一。其...
关键词:意识的基本谋划 化归己有 本真性 转变 纯粹反思 
自然、至善和本真:《老子》人性论的三个向度
《中华文化论坛》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李尚阳 丁常春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四川全真道研究”(项目编号:17BZJ037);四川警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精神培育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JS23A01)阶段性成果。
《老子》人性论思想可以从三个向度予以关照:“性自然论”从《老子》的“道”论出发,由“道性自然”而论断“人性自然”,呈现了《老子》人性论的理论背景;“性至善论”从《老子》的“德”论入手,由人类社会中价值理想的实现始源于至厚...
关键词:《老子》 人性 自然 至善 本真 
海德格尔此在状态异化之思:从本真性到非本真性被引量:1
《今古文创》2024年第13期81-84,共4页黄春燕 黄永泽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习近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重要论述对恩格斯自然观的继承与创新发展研究”(编号:MYYJ23S18)。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生存论的探讨,用此在来重新追问存在的意义,并且指出,“此在”的两种存在状态:即它的本真性与非本真性。但在日常生活中的此在因为怕和畏使得其脱离了本真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被纷繁左...
关键词:海德格尔 此在 异化 常人 本真存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