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作品数:2809被引量:74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朴王飞侯昕燕傅书华詹丹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学习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境由心造”——《故都的秋》的结构安排与语言表达分析
《语文学习》2024年第4期38-42,共5页王永祥 
河北省教科所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2022年版义教新课标任务群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202091)阶段性成果。
写景抒情名文《故都的秋》,是一篇易于感知其美,但又难以找到有效分析路径的文章。学界从郁达夫的个性气质、20世纪30年代游记兴盛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已经对这篇名文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但是如何有效抓住文章特点,让学生能从文章生成的...
关键词:《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个性气质 写景抒情散文 课堂教学 情景交融 分析路径 文章特点 
从“脉脉”流水到“不见”流水——《荷塘月色》解读
《语文学习》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李茂琼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作者用细腻诗意的笔触描绘了荷塘美景,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在虚实之间发了幻想超脱现实又无法超脱的苦闷情感。一般的课堂将教学重点放在荷香月色的描写之上,文章后半部分对江南采莲...
关键词:《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采莲 教学重点 经典散文 朱自清 不可忽视 旧俗 
因情写景与触景生情--《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比较阅读被引量:1
《语文学习》2022年第10期38-43,共6页倪文尖 
倪文尖老师(下文简称“师”):今天我们贯彻你们董君武校长的一个精神,叫“教学空间的改变,撬动教学的深度变革”。能否深度不知道,但可能有点变化前面我跟着诸位一起上了两堂课,听你们章老师讲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也讲了朱自清的《...
关键词:《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堂课 教学空间 单元导语 触景生情 老师 朱自清 
深入“另一世界”--从《荷塘月色》探索写景状物散文深度审美路径
《语文学习》2022年第3期42-45,共4页袁文 王华美 寇凯华 
朱光潜指出:“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川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另一世界”即对客观世界进...
关键词:《荷塘月色》 阅读鉴赏 审美世界 联想想象 意象世界 审美观照 语言文字 超现实 
复杂心理的精准表达——重读《故都的秋》
《语文学习》2021年第3期60-63,共4页詹丹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的第七单元,选入五篇写景抒情散文,有着较新的组合方式,即郁达夫《故都的秋》和朱自清《荷塘月色》编为一课,史铁生《我与地坛》在单元中独立为一课,而苏轼《赤壁赋》和姚鼐《登泰山记》又组合成一课。[1]如何...
关键词:《故都的秋》 高中语文教材 《赤壁赋》 《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 史铁生 《登泰山记》 姚鼐 
与青年教师谈备课被引量:4
《语文学习》2019年第7期77-80,共4页程翔 
'粉笔一支传道授业解惑,诗书半榻修身养性育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课上好,把学生教育好。但是要把课上好并非易事,需要下大力气,长期探索,还需要有好的悟性。我1982年参加工作,至今在中学语文三尺讲台耕耘了37年,如今离退休还有4年时...
关键词:青年教师 听课教师 《荷塘月色》 
《囚绿记》意蕴探微被引量:1
《语文学习》2019年第4期45-47,共3页石国权 邓红英 
余光中先生曾说:“感性散文写得最好的恐怕就是陆蠡了。”可惜陆蠡丰盈的人生太过短暂,未能留下更多璀璨华章,未能在读者群里有更大的反应。他的散文《囚绿记》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散文单元,与经典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同列...
关键词:《囚绿记》 现代散文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高中语文 托物言志 余光中 读者群 
“美女”和“美人”的区别
《语文学习》2018年第7期75-76,共2页侯典国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这句话中的"美人"能否换成"美女"?即"又如刚出浴的美女"。课堂上,学生均...
关键词:美人 美女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我还没有完全读懂
《语文学习》2017年第5期1-1,共1页李维鼎 
仔细阅读《语词拿捏关乎心灵》(《语文学习》2017年第3期)一文,我有些似懂非懂。作者在阅读和教学《再别康桥》和《荷塘月色》时。发现徐志摩和朱自清在他们的作品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轻轻”和“悄悄”,而使用的顺序却是颠倒的。...
关键词:《语文学习》 《荷塘月色》 《再别康桥》 比较阅读 朱自清 徐志摩 作者 心灵 
“教案不厌百回改”与“工匠精神”
《语文学习》2017年第2期1-1,共1页姚锋 
《语文学习》2016年第10期刊登了陈友勤老师《问有道教无涯——以〈荷塘月色〉的六次教学为例》和何俊萍老师《时代呼唤“工匠精神”》两篇文章,读后颇有感慨。陈老师在对六次执教《荷塘月色》的反思总结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时代在...
关键词:教案 精神 工匠 《语文学习》 《荷塘月色》 反思总结 教育岗位 老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