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作品数:602被引量:1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中黎柳咏梅曹津源吴慧坚张彦儒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山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品文阅读教学策略例谈
《文学教育》2021年第8期58-59,共2页冯柳青 
小品文阅读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品文篇幅短小,内容精简。《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小品文,被世人誉为“神品”,具有较高的文本价值与教学价值,以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探讨小品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品文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策略 
闲人不闲《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文学教育》2020年第17期23-25,共3页章星星 
宁波大学高级别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卓越教师培养建设与教学实践阶段成果。(项目编号:宁大政(2019)43号)。
文章以"此在的人"为根,探索文章的诗意点,以"此在与时间和世界"为据,挖掘文本中的物、人、情,并以此为线触摸文字间的温度,点面结合,探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背后"闲人不闲"的深刻意蕴.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闲人不闲 诗意点 
文本细读理念下生成性文言文课堂构建方略例说
《文学教育》2018年第7期50-51,共2页张旺生 
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生成性语文课堂即时评价方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Z127
构建文本细读理念下生成性文言文课堂的要旨,就是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贯彻文本细读理念,精心预设,抓关键词句,以主问题去引领整个课堂教学;设疑追问,巧妙生成,细读深挖,走一步再走一步。《记承天寺夜游》课例,就是一节新课改下贯彻文本...
关键词: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 文本细读 课堂生成 方略 
浅说《记承天寺夜游》之“闲”
《文学教育》2018年第7期100-100,共1页杨波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编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心境。对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大家基本认同,"《记承天寺夜游》表...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闲” 艺术境界 情感基调 小品文 八年级 人教版 作者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研读心得
《文学教育》2012年第21期118-119,共2页彭丽冬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文质兼美之作,但是作者当时所处之境,却是其人生中的最低谷。与其他文豪相比,逆境中能把失意之态写得如此云淡风轻,实是难能可贵,无数次品读,总能读出其美其妙,本文试整理之。
关键词:高深立意 纯美意境 巧妙结构 奇葩 文质兼美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2年第4期80-82,共3页江丹 
《记承天寺游记》中风景的描写令人惊叹,此篇成于苏轼被贬官的时期,由此可引发出对蕴含于景色之中情感的讨论。本文借朱熹对苏轼批评的公案,旨在表明苏轼对儒家认识机构的穿越,发现风景之情,源于儒释道三家却又穿越三家,在苏轼当时的境...
关键词:风景  穿越 生活世界 
《记承天寺夜游》意蕴分析
《文学教育》2009年第21期99-99,共1页朱廷栋 
人教版八(上)入选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小品《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篇幅极短,视角极小,说是记游,真正记游的文字只勾画了了,笔墨简约。读后,却总让人感到文章背后掩思甚深。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散文小品 文学家 人教版 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简案
《文学教育》2008年第18期69-69,共1页袁玉琴 
1.朗读成语,体会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写作背景,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 语言特色 诗情画意 朗读 写景 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导析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08年第10期124-124,共1页蒋文学 
文意导读: 让我们先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衣刚要入睡,皎洁的月光从门照入屋内,我十分高兴,起来走出门外。心想,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欣赏这美好的时光,于是就到承天寺邀请好友张怀民,怀民也没有入睡...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现代汉语 美好 文意 
一字激起千层浪
《文学教育》2008年第10期154-154,共1页刘绍华 
【案例】:《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正在顺畅地进行中,在声情并茂地朗读中,学生有如置身于如水的月色中,正随着苏轼“欣然起行”,并悠然漫步于承天寺静谧的庭院,此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声情并茂 教学 朗读 学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