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荣

作品数:14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玄言诗山水诗学问化审美直觉摹拟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山东文学》《理论界》《语文月刊》《文艺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驳“当涂”为地名说
《语文月刊》2023年第11期72-73,71,共3页崔向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文《孙权劝学》中“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句之“当涂”,教材编者释作“当道,当权”。《语文月刊》2021年第11期“咬文嚼字”栏目刊发了作者唐晓泉《“当涂”是“当权”吗?》(下称唐文)的文章,对此提出异...
关键词:咬文嚼字 当涂 唐文 七年级语文 《孙权劝学》 马鞍山市 人教版 教材课文 
佛山莲塘古村落的现状及其保护与开发
《神州》2019年第6期38-38,40,共2页黄嘉欣 骆芬芬 卓泽燕 杨膳瑜 郑少慧 崔向荣(指导) 
古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等蕴含着文物属性且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古村落的发展再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佛山市张槎莲塘村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
关键词:莲塘村 保护与开发 
诗乐分途与魏晋诗体观念的确立
《文艺评论》2014年第12期66-69,共4页崔向荣 崔向敏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崇有思想与魏晋六朝文学之自觉"(编号:GD13CZW03)
明人胡应麟于其《诗薮》云:“《三百篇》荐郊庙,被弦歌,诗即乐府,乐府即诗,犹兵寓于农,未尝二也。诗亡乐废,屈、宋代兴,《九歌》等篇以侑乐,《九章》等以抒情,途辙渐兆。至汉《郊祀十九章》,《古诗十九首》,不相为用,诗与乐府,门类始分...
关键词:诗体 诗乐 魏晋 《古诗十九首》 《诗薮》 《九歌》 《九章》 胡应麟 
俗乐新声背景下别构“雅正”新体的诗法意识与实践——论陆机对古乐府、古诗的摹拟创作
《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崔向荣 魏中林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研究"(06J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汉魏以来雅声的寝废,情志的"淫荡"以及诗歌语言的鄙率,凡此构成陆机别构"雅正"新体的重要诗学背景。从陆机古乐府、古诗摹拟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陆机于"雅正"向度的追求,其贡献和意义主要还是在诗法的营建而非政教的恢复和揄扬。具体地...
关键词:陆机 摹拟 雅正 诗法 
琢炼与生新:元嘉山水诗的学问化特征
《学术研究》2012年第6期134-138,共5页崔向荣 魏中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JA75011-4404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J02)"中国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元嘉山水诗的出现,与中国古典诗歌渐次展开的学问化进程正相默契。作为元嘉山水诗学问化的重要特征,创作中的琢炼意识与实践显现出解决"才多之患"的知性自觉,同时元嘉诗人的模山范水之技亦隐含着"以人巧造天工"的惨淡用心。而语言的贵...
关键词:学问化 元嘉山水诗 琢炼 生新 
“欲丽前人”与魏晋诗赋摹拟观念的嬗变
《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182-189,共8页崔向荣 魏中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研究"(项目号06JA75011-44042)的阶段性成果
"欲丽前人"是陆机在其《遂志赋》序文中拈发出来的诗赋摹拟创作的新旨趣。这一摹拟旨趣的形成与确立,实际上相当深刻地反映了魏晋之际诗赋摹拟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以及"崇有"思维背景下诗赋摹拟在"体物"意识、创作技能诸方面的积极演进...
关键词:欲丽前人 诗赋 摹拟 立言 体物 
元嘉诗歌新变背景下山水诗的赋法意识与实践被引量: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5,共5页崔向荣 魏中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研究>(批准号:06JA75011-4404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研究>(批准号:06J02)
元嘉诗歌的新变,是基于晋宋之际新自然观确立之后山水景物成为客观表现对象的特殊诗学背景。而作为"济变"的诗学要素,"文体宜兼"的自觉意识和大胆的赋法实践,不仅适应了山水题材体物图貌的艺术新追求,而且也深契于元嘉诗人积渐已久的"繁...
关键词:元嘉诗歌 山水诗 学问 济变 赋法 
心物的默会之境——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被引量:4
《船山学刊》2010年第1期137-140,共4页崔向荣 
情景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一对重要的诗学范畴。本文结合中国古代相关诗论和具体诗例,从心物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诗歌情景关系的实质、情景结合的成因以及情景关系呈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情景关系 审美直觉 
两次诗风转向中玄言诗的角色意义被引量:1
《求索》2009年第10期182-184,共3页崔向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JA75011-44042)
作为东晋时期玄学活动的一种重要载体,玄言诗的起讫兴替其实关涉前后两个时期诗风的重要转向。而在诗风的两次转向中,玄言诗所表现出来的诗体价值及角色意义究竟为何,则实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两晋之间玄言诗...
关键词:玄言诗 体无 即有 山水诗 
从“遣有”到“即有”--论玄言诗转入山水诗的内在理路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09年第5期145-148,共4页崔向荣 
魏中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JA75011-4404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6J02)的阶段性成果
玄言诗的产生与作为具体物象的山水有内在联系,但玄言诗所体现的贵无贱有思想又隐含着理论上的危机和实际操作的困难。针对"遣有"和"涉无"的矛盾,孙绰提出了"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的解决之道,一方面实现了由被动"遣有"到了主动"即...
关键词:玄学 玄言诗 山水诗 遣有 即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