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信

作品数:24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选读教学构想《红楼梦》选修课程文脉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韶关学院学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七彩语文(初中)》《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打工人
《七彩语文(初中)》2021年第7期43-45,共3页胡云信 
看到《打工人》这个题目,很多同学可能会想:这个题目很容易写,我的爸爸妈妈就是打工人,我的身边也有不少打工人。于是,迫不及待地动笔。在有限的时间内,同学们调取记忆中的素材,塑造了建筑工人、快递小哥、公司白领、餐馆服务员等来自...
关键词:人物形象 服务员 林黛玉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新世纪智能》2020年第46期21-24,共4页胡云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一"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时"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
关键词:自拟题目 民族 文体不限 职业 
浚文脉之源 铸文化之魂——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金陵文脉”选修课程实践与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7期47-49,共3页胡云信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美丽的校园里,常有来自南师附中、南京一中、中华中学、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骨干教师们。他们游目骋怀天地外,怡情旷性诗书中,孜孜不倦地合作开发“烟水江南”“金陵文脉”等选修课程。这...
关键词:选修课程 校本课程 高级中学 语文老师 骨干教师 浚文 金陵中学 帝王州 
整本书阅读:从模糊走向清晰被引量:1
《韶关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96-99,共4页胡云信 
整本书阅读在内涵理解、操作路径、测试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模糊之处,只有准确把握整本书阅读旨归,处理好自主性和规定性、博与专、“读”与“测”的关系,才能让整本书阅读沿着正确的轨道持久进行下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旨归 策略 
学问 学情 学理——以《说书人》为例谈磨课的三个维度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18年第5期21-23,共3页胡云信 
磨课,是指教师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集中教研组成员智慧对一节课反复推敲、试讲的过程。教研组的磨课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最常见的形式。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磨课都存在着重点和指向问题,这决定了磨课的...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优化与重构——审视高中写作教学十年改革之路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第12期75-77,共3页胡云信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重点资助课题"中小学写作能力梯度要求与梯级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JK12-ZA03
新课程改革以来的这些年,写作教学改革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不温不火,波澜不惊。学生怕写,教师厌教的现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但也确实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呈现一种新的气象。体现在研究者力求重建写作课程,追求有序有效的教学理性,注重过程把...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写作教学 高中 优化 教学改革 写作课程 主体意识 研究者 
引领学生从名著中汲取人生智慧——以《<红楼梦>选读教学》为例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5年第11期65-68,共4页胡云信 
引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永远是语文教师天经地义的正统。阅读经典名著就是要把握作家脉搏的跃动,与高贵的灵魂共舞;走进作品人物的情感世界,随跃动的情思起舞,感悟名著中的国学精髓,为自己插上放飞心灵的文化翅膀;体验名著中的语言...
关键词:经典名著 阅读 汲取 智慧 
审清标题 捕捉精彩——作文大赛初中组赛题评析
《七彩语文(初中)》2014年第1期41-42,共2页胡云信 
经过专家评委们两个多小时的反复讨论斟酌,最后敲定了本届作文大赛省级决赛初中组的三个题目:“汉字情怀”“最‘萌’时刻”“在乎”。
关键词:作文大赛 初中组 标题 赛题 
寻寻觅觅探红楼——《〈红楼梦选读〉》教学构想之三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41-44,共4页胡云信 
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我们可以从贾府的衰败中,真切地捕捉到传统社会秩序行将解体的征兆;从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中。具体地感受到日常生活的丰富内容以及传统的家族文化对感性生命的抑制:从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中。强烈地体验到爱...
关键词:《红楼梦》 教学构想 选读 寻觅 感性生命 经典名著 社会秩序 生活场景 
感悟生命之真——《〈红楼梦〉选读》教学构想之二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8期37-40,共4页胡云信 
清末文学家林纾有言:“中国说部。登峰造极者无若《石头记》。叙人间富贵,感人情盛衰,用笔缜密,着色繁丽,治局精严,观止矣。”(转引自邸瑞平编《红楼漫拾》第27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诚然,《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人生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 教学构想 感悟生命 江西教育出版社 选读 中国文化 《石头记》 内在矛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