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宏

作品数:15被引量:5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职院校悲剧《最蓝的眼睛》公共英语教学高职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安顺学院学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兰州工业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双“蓝眼睛”引发的悲剧——解读《最蓝的眼睛》的主题意蕴被引量:2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15期180-182,共3页刘芳宏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讲述了主人公黑人小女孩佩科拉悲惨的命运以及白人文化霸权下众多黑人迷失身份走向毁灭的故事。故事的悲剧由一个黑人小女孩追求蓝眼睛而引发。本文从该作品的内涵进行研究,从"蓝眼...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 主题意蕴 托尼·莫里森 
《喧嚣与骚动》中“意识流”艺术表现力的再认识被引量:2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24-127,共4页刘芳宏 
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经典著作《喧嚣与骚动》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了福克纳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内聚焦"的叙述角度,使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不再附着于情节之上。福克纳将时间的不连贯与空间的跳跃性描写、多视角的叙述以及对位...
关键词:意识流 福克纳 《喧嚣与骚动》 
人性的荒原——《海狼》中人物形象的心灵困境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39-41,共3页刘芳宏 
《海狼》是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之一,它以大海为背景,将整个社会融入"夜叉号"上,进而折射出整个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现状。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碰撞使得心灵走入困境,文章试图剖析人性的荒原,对主要人物形象内心的困境进行解读,试图得出...
关键词:杰克·伦敦 《海狼》 长篇小说 美国文学 
黑色声音的呐喊——解读《紫颜色》中女性意识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57-59,共3页刘芳宏 
《紫颜色》是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它是一部书信体的小说。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西丽的描写,揭露了父权制社会下黑人女性受到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文中着重描述了女主人公在与上帝的对话中一步步走向意识的觉醒。本文阐释了西...
关键词:《紫颜色》 艾丽斯·沃克 女性主体意识 双重压迫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的胜任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25-26,共2页刘芳宏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胜任力’标准和提高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GJG2014B008)研究成果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好基础。公共英语教师是制约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师的胜任力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论文对于高职...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英语教师 胜任力 发展策略 
试析《永别了,武器》中迷惘和悲剧的交织被引量: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89-91,共3页刘芳宏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所著长篇小说,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为主题,通过对小说中的悲剧人物亨利的描述表达了反战的情绪和对人生的困惑。小说揭示了迷惘的一代的悲剧的必然性。《永别了,武器》也是一战之后美国社会众多反战小说中最...
关键词:迷惘 悲剧 必然性 
微课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被引量:35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11-112,共2页刘芳宏 
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微课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针对高职公共英语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微课 课程设计制作 高职教育 公共英语教学 
闪耀的人性光芒——解读《愤怒的葡萄》中的人性魅力被引量: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12-114,共3页刘芳宏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长篇小说,叙述的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时期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斯坦贝克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图景,整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美国现代农民的史诗。作品中处...
关键词:《愤怒的葡萄》 人性魅力 人性光芒 
文化冲击下黑人女性成长的困惑——解读《最蓝的眼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66-68,共3页刘芳宏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第一部小说。小说分别以春夏秋冬作为不同视角的转化来记录一个黑人小女孩在白人文化冲击下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在上世纪的美国,黑人的文化命运多舛,黑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对峙是托...
关键词:黑人女性 成长困惑 《最蓝的眼睛》 托尼· 莫里森 
跨文化博弈下的成长主题解读——以成长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为例
《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第11期1552-1555,共4页刘芳宏 杨劲松 
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项目(SK20120014);广东医学院博士启动项目(XB1318)
《一位女士的画像》作为一部美国成长小说,通过主人公伊莎贝尔从天真、受骗到觉醒、成熟的几个成长过程,展现了欧美大陆文化的博弈以及生活在欧洲的美国人的众生相。文章试图从伊莎贝尔的成长历程和文化冲突的角度解读作品的成长主题。
关键词:跨文化 博弈 成长主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