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君

作品数:18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修辞特点电影片名翻译片名翻译天人合一四字格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自然科学总论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边疆经济与文化》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与改革--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被引量:1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1期149-150,161,共3页郑丽君 
大学英语听说课作为对英语语言教学的一种补充, 近来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引入了新的听说训练方法, 并介绍了其在英语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通过实验结果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更新教学理念,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
关键词:英语听力 英语口语 课程改革 
试探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途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35期42-43,共2页郑丽君 
本丈为2014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多模态视闽下民族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研究(QSY14025)”的部分成果;亦为2013年中南民族大学教研项目“多模态视阈下民族院校学生-教师-互联网三位一体的英语口语模式构建研究”(JYX1300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引述了克拉中中最佳语言输入的必要条件,提出了口语教学的原则,探讨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指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些误区。
关键词:语言习得 语言输入 口语教学 
《燃情岁月》中的人物性格解读
《电影文学》2014年第1期124-125,共2页郑丽君 
备受争议的电影《燃情岁月》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吉姆·哈里森的同名小说,影片在情节上采用倒叙的结构,围绕着爱情与亲情两条线索阐述剧中人物的爱恨情仇及其不同的性格与个性。崔斯汀性格中的原始,苏珊娜对爱情的执著以及父亲威廉上校...
关键词:《燃情岁月》 人物性格 史诗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意境的可译性被引量:1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12Z期109-110,共2页郑丽君 
诗歌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学题材,主要在于其内在特殊的神韵、语言的音乐性和形式的章法性。诗歌的语言精练,能在很短的篇幅里勾勒出种种意境,从而让人回味无穷,其中包含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感...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文学题材 音乐性 意象派 原诗 可译性 审美评价 回乐 现实生活 边塞诗 
四字格的修辞特点与电影片名翻译被引量:5
《电影文学》2013年第5期155-156,共2页郑丽君 
本文主要探讨了四字格这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四字格的语言特色、定义、分类以及其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一些应用,同时还讨论了用汉语语言形式传递英语信息的可接受性问题,从而在片名翻译中...
关键词:四字格 修辞特点 片名翻译 
审美来自于和谐——解读杨必《名利场》中的词汇翻译被引量:1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76-79,83,共5页郑丽君 
文学翻译的美应当体现科学性与艺术性,以及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与和谐。和谐作为文学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杨必女士《名利场》汉译本的词汇翻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通过转化词性,调整词语顺序,以及利用一词多译等方...
关键词:和谐 杨必 《名利场》 词汇翻译 
英汉谚语修辞对比杂谈被引量:1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郑丽君 
英汉谚语在语言运用上注重声音的表达效果、词语的精选、语言的形象以及句式的搭配。本文从英汉谚语的音韵声律美、简洁凝炼美、形象生动美等方面对比了英汉谚语在修辞方面的一些差异和特点,并从美学方面分析了英汉谚语各自体现出的民...
关键词:谚语 修辞 英汉对比 
范畴习得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68-69,共2页郑丽君 
古典范畴观和原型范畴观对某一范畴的定义和范畴习得的解释各不相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两种范畴观所倡导的方法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最大程度地挖掘同类事物名称上的共同点,对于同一类事物可以在归类的基础上进行对比记忆。
关键词:英语教学 范畴 古典范畴观 原型范畴观 
人文关怀与终极思索——浅议鲁迅心灵成长之路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81-83,共3页郑丽君 
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先驱者和一个具有大心者,内心深处体会出了被世人所抛弃的种种悲苦与孤独。与尼采相比,鲁迅的这种"孤独的抗战"虽然充满了苦难,但正是这种心灵的苦难使鲁迅找到了一条通向自由的大道。
关键词:鲁迅 人文关怀 精神慰藉 
中西悲剧心理比较浅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年第2期42-44,共3页郑丽君 
西方悲剧侧重于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由人物的行动和表现人物命运变化的情节来展示人们对人性最底层、最深刻的自我剖析,是一个由人物的外部行为向其内部心理发展的表现过程。中国的悲剧则是以理想化的表达而又虚构的方式展现当时的现实生...
关键词:悲剧 创作心理 观众心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