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国

作品数:29被引量:7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乘佛学佛教唯识学奥义书误读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月刊》《哲学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宗教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流文教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笑何以可能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2期49-50,共2页吴学国 聂一齐 
笑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它关乎人类的本性,且表现了人对于世界的一种独特精神态度。在今天,人们逐渐注意到笑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首先,笑和旨在使人笑的日常幽默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次,笑和幽默还表现了人类对于...
关键词: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实存在 幽默 独特精神 创造性 何以可能 态度 
笑何以可能?——一种“问题—解决”模式的解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66-78,共13页吴学国 聂一齐 
笑的发生机制应当是一个包括导致笑的对象、领会和情绪反应等多个环节的整体。已有的几种主要理论首先都是着眼于这个机制的某一环节的某种单一特征,导致其解释的原因往往缺乏逻辑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其次它们都未能确立领会在这一机制中...
关键词: “问题—解决”模式 喜剧 蔑视态度 
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下的劳动异化问题被引量: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99-111,共13页吴学国 单虹泽 
《存在与时间》阐明了人们日常制作、使用和修理用具的操劳包含的存在揭示机制,它事实上揭示出人类劳动的真正存在论向度,因而也将劳动异化问题置于存在论的视域之下。无论是海德格尔早期对于此在在制作和使用用具活动中的沉沦现象的阐...
关键词:劳动异化 此在生存论分析 沉沦 技术生产 
劳动的先验向度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4期201-201,共1页吴学国 周会民 
海德格尔的实践哲学把古典的先验概念和实践哲学的传统在一个更深刻的基础上结合起来,揭示了实践的先验存在论向度,从而将劳动置于一个全新的视域。此在生存论分析表明,人类制作和使用用具的活动即劳动实践本身包含一种原初存在领会,后...
关键词:劳动实践 先验 向度 实践哲学 海德格尔 存在者 存在论 生存论 
劳动的先验向度——论海德格尔此在生存论分析对传统劳动概念的深化被引量:2
《河北学刊》2019年第3期44-52,共9页吴学国 周会民 
海德格尔的实践哲学把古典的先验概念和实践哲学的传统在一个更深刻的基础上结合起来,揭示了实践的先验存在论向度,从而将劳动置于一个全新的视域。此在生存论分析表明,人类制作和使用用具的活动即劳动实践本身包含一种原初存在领会,后...
关键词:海德格尔 马克思 劳动 世界 技术 
从“无住”到“圆融”:论天台性具哲学对般若思想的误读
《哲学研究》2018年第2期72-81,共10页吴学国 周会民 
般若学是天台宗的重要思想资源,但是其毕竟空的思想与华夏民族的思维特点存在很大距离,这使得处在华夏文化语境下的天台宗不自觉地对其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作为天台理论基石的"三谛圆融""一念三千"和"性具善恶"思想,就是由于天台宗在...
关键词:天台宗 般若学 三谛圆融 
梵道之间:从印度吠檀多思想到全真道的心性学被引量:1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67-78,157-158,共12页吴学国 徐长波 
道教心性学本身是一个思想整体,其基本特征是心性一如的道体论、心性本觉的道性论和反思型的修道论。它与早期道教传统存在巨大差异,却与印度教的吠檀多学表现出本质的亲缘性。通过将道教心性学的上述方面同吠檀多学进行比照分析,可以...
关键词:吠檀多 重玄学 全真道 心性一如 心性本觉 
奥古斯丁与西方激情理论的分化被引量:2
《哲学研究》2015年第3期79-86,129,共8页吴学国 徐长波 
尚处自然思维阶段的希腊早期思想,对于人的激情的本体论意义有一种模糊领会。柏拉图理念哲学对自然的超越导致他的激情理论的唯理主义方面;同时他又在《会饮篇》重新发挥爱的本体论意义。这构成其激情理论的神秘主义方面,这两方面并未...
关键词:柏拉图 奥古斯丁 激情理论 唯理主义 
从“无住”到“圆融”:论中国禅宗对般若思想的误读被引量:4
《学术月刊》2015年第1期53-61,共9页吴学国 金鑫 
中央基础学科专项研究基金“奥义书与中国文化”(NKZXTD1105)的阶段性成果
般若学是禅宗的重要思想基础,但是在如来藏佛学以及崇尚自然、固守当下的华夏精神背景下,禅宗不自觉地对般若思想产生了一些误读:禅宗先是将般若的即色即空理解为即色即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即事而真的思想,然后又进一步将般若的性相...
关键词:般若学 禅宗 即事而真 理事圆融 一切现成 
从超越到圆融:论华严宗对印度大乘佛学的几处误读被引量:1
《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12期37-44,共8页吴学国 王斯斯 
中央基础研究专项基金项目"华梵之间:古印度吠檀多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研究"(NKZXTD1105)的阶段性成果
印度大乘佛教的精神是超越的,它否定一切现实存在的自为真理性,坚持色空、性相的本体论区分;反之,华夏精神是自然的,把体验当下现实中万物的圆满具足、互生互容、融通无滞的整体性当成最高智慧。华严的几个最基本的观念,如三性一际、理...
关键词:般若 三性一际 理事圆融 事事无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