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统亮

作品数:26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语文语文教学大视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本解读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新课程(下)》《语文月刊》《上海教育科研》《语文教学之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烘焙人生百味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3年第9期50-53,共4页邵统亮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要想写好它,首先必须做到“想准”,即要读懂材料。材料提供的是一段带有生活哲理的日常对话,主要内容是奶奶以烘焙面包为例来劝谕抱怨生活不如意的孙子。
关键词:材料作文题 人生 生活哲理 思路点拨 日常对话 
有宏观大视野,才有阅读教学的内容确定性——以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为例被引量:1
《语文月刊》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邵统亮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如果缺少大视野、大格局,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死于言下。这不但会使文本解读不自觉地陷入一些误区,更会消蚀阅读教学中的文化自觉。要让“非在场的文本变成富有生命召唤力的在场”,就需要阅读者具有广...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内容 大视野 确定性 高尔斯华绥 宏观 《品质》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中的“发隐”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年第10期62-64,共3页邵统亮 
文忌一览无余。一些重要的语境因素或主旨,常匿而不露,踪销迹失,或东鳞西爪,粉面半遮,造成种种跳跃的思路,含蓄的意蕴,以有尽之言,寓无尽之意。叶圣陶先生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
关键词:文本解读 语境因素 文艺作品 言外之意 叶圣陶  
追寻大视野的语文教育
《长三角.教育》2012年第4期2-2,共1页邵统亮 
1992年,我曾参加过江苏省语文教学的一次盛会——南通会议。这一次会议,江苏省语文界名师荟萃、少长咸集。在我的教育人生中播下一颗种子:追寻大视野的语文教育。三十年过往如烟如云,屐痕历历。班主任、年级组长。
关键词:语文教育 大视野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三十年 江苏省 教育人生 班主任 写作 学生 
舌尖上的语文——从语调的涵泳与品味说起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9期15-17,共3页邵统亮 
中国人好味道,所以中国式美文,也有一个特殊的标准:韵味。问题是如何才能把言语放到舌尖上来细细品味?我以为应该抓住“语调”这一中间物来调和阅读与写作者的味营。
关键词:品味 语文 中国人 中国式 中间物 味道 
诵读教学应该成为一道“功夫茶”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1期65-67,共3页邵统亮 
中国古诗词教学和文言文教学既要疏通字词弄懂内容,又要体味语言,体察思想和情感,还要鉴赏探究,澡雪精神与文化。桐城派作家们提出要“因声求气”,对于古诗词,我们能不能设计一道通过诵读而“求气”的程序?2008年11月,江苏省中...
关键词:教学 功夫茶 高级中学 古诗词 江苏省 研究室 中小学 
教育家论“惩戒教育”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0年第11期57-58,共2页邵统亮 
教育惩戒,在我国古已有之。教育的“教”字有这样一解:左边是孩子在学习,右边的反文是一个人拿鞭子的模样。可能最初的教育就是离不开训诫的。
关键词:惩戒教育 教育家 教育惩戒 “教” 学习 孩子 
语感教学的新视点
《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8期90-91,共2页邵统亮 
上世纪90年代,语感研究从"工具语文"杀出重围,近些年来,语感研究虽然由热趋冷,但并不标示这方面的研究停滞不前,或是隐退消歇;而是更趋于冷静与理性,在寻求着新的突围。
关键词:语感教学 视点 90年代 语文 
你在学校“精神”吗?——来自一所四星级高中的研究报告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0年第6期42-44,共3页邵统亮 
一、问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
关键词:“精神” 学校 高中 星级 苏霍姆林斯基 受教育者 精神生活 
惩戒教育的机智与意蕴
《班主任》2010年第6期18-19,共2页邵统亮 
代偿惩戒:有心插柳柳成荫 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窗户玻璃踢碎了。玻璃价值12.5美元。孩子的父亲说,既然是你踢碎的你就得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
关键词:惩戒教育 机智 美国前总统 孩子 玻璃 美元 父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