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平

作品数:89被引量:26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儿童心理理论学习时间分配元记忆记忆监测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天津法学》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释与选择操纵对选择偏好变化的影响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5年第3期157-165,共9页唐卫海 胡俊 王化梅 刘希平 
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CBE210077)。
基于选择盲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解释和选择操纵对偏好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解释对选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选择扩散效应;选择操纵对选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产生偏好反转的趋势或偏好反转;解释在选择操纵中对选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对偏好反...
关键词:解释 选择操纵 选择偏好 偏好反转 
“说出即相信”效应:基于共享现实的解释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5年第1期145-152,共8页崔梓芊 张环 刘希平 
在日常对话中,发言者向听众传达信息时通常会偏向于听众的态度,且发言者随后的记忆也会发生改变,这就是“说出即相信”(Saying-Is-Believing, SIB)效应。前人研究曾通过基本信息过程和认知失调来解释这一效应,但是近期的共享现实理论提...
关键词:“说出即相信”效应 共享现实 认知动机 关系动机 
研究社会认知能力的新方法:爱丁堡社会认知测试(ESCoT)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年第6期121-127,共7页吴杨 刘希平 
天津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听障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专项“听障大学生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和能力促进研究”(编号:TJ22-02)。
社会认知能力是用于处理和解释社会信息以成功地与他人互动的高级认知过程。考察社会认知能力的测量方法包括奇怪故事测试、尴尬时刻测试、社会认知电影评估等,但这些社会认知测试由于评估内容的长度、复杂性或不确定性,不适合临床使用...
关键词:社会认知能力 爱丁堡社会认知测试 社会意识推理测试 
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4年第2期153-159,共7页储月 刘希平 徐慧 唐卫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21YJA190008)。
为了考察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是否存在于儿童群体中,研究选取了9~12岁儿童各30名,以30名大学生作为成人对照,考察了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实验为5(年龄:9岁、10岁、11岁、12岁、21岁)×3(项目类型:Rp+、Rp-、Nrp)...
关键词:儿童 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 抑制机制 
利用劳动课程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尝试——来自团体积极行为塑造的证据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05-112,共8页刘希平 徐晓媛 马丽 张飞 徐慧 刘珠敏 唐卫海 王含雅 
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新时代劳动综合育人功能研究”(ABE210004)。
为探究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使用实验法,对天津市某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进行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实验组在规定时间开展劳动教育的课程,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教学工作。劳动教育的课程按照团体积极行为塑造的思路进行设计。利用...
关键词:小学生 劳动教育 综合育人 团体积极行为塑造 
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发生的认知机制:抑制还是非抑制?被引量:1
《心理科学》2023年第4期802-808,共7页张环 左天然 刘一贝 刘希平 杨海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A079)的资助。
说者对目标项目的选择性提取会导致听者对非目标项目的遗忘,即为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研究结合记忆提取的相关代价与效益观点,将被试按照反应抑制能力的高中低分为三组,发现只有低反应抑制能力的听者才表现出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
关键词: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 相关代价与效益 抑制机制 非抑制机制 反应抑制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劳动能力的培养——基于积极行为塑造的视角被引量:7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76-81,共6页刘希平 徐慧 郝卫红 唐卫海 
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新时代劳动综合育人功能研究”(ABE210004)。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促进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对推动其认知发展、性格培养和社会化进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部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但在实践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学业,轻劳动""重理念,轻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 劳动教育 积极行为塑造 
利用积极行为促进高中生生涯学科融合策略的形成被引量: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年第8期54-58,共5页刘希平 王丹琦 
积极行为塑造利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制定行动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实现心理建设目标。根据生涯教育发展的趋势,利用七步积极行为,以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为基础,在新高考背景下构建生涯学科融合的模式,提出生涯学科融合的策略,以期提...
关键词:生涯学科融合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积极行为 
后疫情时期高特质焦虑者对疫情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被引量:4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47-52,共6页刘希平 李娟 
特质焦虑指个体倾向于把外界刺激感知为危险或威胁。本研究发现,在后疫情时期,高特质焦虑者对与疫情相关的消极信息存在注意偏向,具体表现为注意增强。所以,建议采用注意偏向矫正的办法来减少高特质焦虑者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偏向,这对后...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后疫情时期 特质焦虑 注意偏向 注意增强 
幼儿在不同规范标准下的意图判断:“副作用”效应被引量:1
《心理与行为研究》2021年第2期237-243,共7页刘希平 云薏霏 柴凯轩 李楠 唐卫海 
在幼儿对主人公的行为意图做出判断后加入奖惩任务,用意图“有无”判断和星星分配的数量作为考察“副作用”效应的指标,探讨幼儿在不同规范标准下能否利用理性策略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断。结果发现:(1)幼儿对带来积极和消极“副作...
关键词:副作用效应 意图判断 规范标准 理性推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