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萍

作品数:12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跨文化文化导入《骨》目的语美国华裔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考试周刊》《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构—建构—重建——伍慧明《骨》中美国华裔的族裔身份探寻历程被引量:1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3,共3页周燕萍 
身份问题对于散居海外、生存在多重文化夹缝中的美国华人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美籍华裔作家伍慧明首部作品直接以"骨"命名,体现了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认同过程中的取向。以后殖民身份理论为支点,分析《骨》中美国华裔在族裔身份探寻过程...
关键词:美国华人 族裔身份 重建 
伍慧明《骨》中美籍华人种族及性别身份流变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99-101,共3页周燕萍 
身份问题一直以来是后殖民研究中的焦点。美籍华裔作家伍慧明的首部作品《骨》因揭示了民权运动、女权运动背景下的美籍华裔寻找身份的苦痛历程而备受关注。本文以斯图亚特·霍尔的身份流变论为理论,通过对《骨》的文本分析,探寻不同社...
关键词:《骨》 身份 流变 杂糅 
从叶落归根到问祖寻根——析华裔美国作品中美国华裔的种族及文化认同历程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4年第5期79-80,共2页周燕萍 
中华民族是有着浓重"根意识"的民族,离散于他乡的美国华人对"根"有着特殊的情节。基于不同时期美国社会的历史、政治及社会背景,美国华人的"根意识"呈现出"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到"盘根错节"再到"问祖寻根"的流变。这一流变过程实则是...
关键词:美国华人 根意识 流变 
影片《阿凡达》的生态批判与人性反思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0年第17期48-49,共2页周燕萍 
《阿凡达》是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继《泰坦尼克号》上映13年之后的又一力作。超过5亿美元的预算,超过2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都可以列为电影史之最。影片中电脑动画场景占了60%,3000个特效镜头的巧妙运用史无前例地将电影特技发...
关键词:人性反思 生态批判 影片 《泰坦尼克号》 票房收入 电脑动画 电影特技 特效镜头 
浅析“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原则与策略被引量:3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年第8期221-222,共2页周燕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的参与和配合。在"综合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出发,揭示"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文化导入的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综合英语 文化导入 关联原则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析图式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移入策略被引量:2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89-91,共3页周燕萍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图示理论在目的语词汇习得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图示对词汇习得有较深的影响,文化图式在词汇习得中的移入策略为:母语文化图式的激活,目的语文化图示的建构,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图示 词汇习得 
许渊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英译本的“三美”解析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48-50,共3页周燕萍 
从中英诗歌特点着手,运用许渊冲教授"三美论"对杜甫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英译本进行解析,从而揭示"三美论"作为中国古典格律诗英译一般翻译原则的可行性。
关键词:“三美论” 音美 形美 意美 
目的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导入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16-118,共3页周燕萍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导入在目的语词汇习得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从词源、语境角度分析了文化导入对词汇习得的影响,进一步提出提高词汇习得中文化导入的策略。
关键词:目的语 词汇习得 文化导入 
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清教主义缩影被引量:5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79-81,共3页周燕萍 
当今美国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各种文化并存是其社会的主要特征。但源于清教主义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在各种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与美国民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其"民族主义"、"个人主义"、"使命意识"等价值观与美国主流价值观的...
关键词:多元文化 主流价值观 清教主义 
我是谁?——从跨文化视角解析《喜福会》中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被引量:2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125-126,共2页周燕萍 
文化身份一直是处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发展的华裔文学的永恒主题。本文通过对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作品《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出文化身份的发展特点及流变过程,阐明跨文化视野下族裔文化身份的历史延续性和时代建构性。
关键词:《喜福会》 华裔女性 文化身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