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丽

作品数:8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课程课程内涵双重身份大学生个人伦理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外语学刊》《写作》《中国外语》《外语教学》更多>>
所获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我国中西部高等外语教育规划与发展:供给侧改革视角被引量:1
《外语教学》2020年第5期55-59,共5页景飞龙 李红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言经济学视阈下的移动外语教育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9YJCZH071);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推荐申报项目(项目编号:J2020154);山西财经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重点项目“在线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外语移动学习增效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以山西省为个案调研分析普通高校外语类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继而对中西部高等外语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建议。研究发现,长久以来“需求主导、供给跟进”的发展态势给学科层次、专业布局和人...
关键词:高等外语教育 供给侧改革 外语教育规划 
大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路径被引量:3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59-62,共4页李晶 李红丽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4YJA740017);山西财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4225)
重新界定了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构成要素,并以此为基础从具体的跨文化课堂教学、和课堂内容相关的能力拓展项目以及课外实训三个方面,就如何全面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较为详尽的可操作性建议,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 
翻译课程内涵及价值体现被引量:4
《外语学刊》2014年第1期129-132,共4页李红丽 
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2010041062-0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课程概念的内涵和发展揭示课程的价值:作为教育性客体,课程对于主体(社会与学生)具有何种意义,能满足主体何种需要。翻译课程的具体定位和特点决定该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个人和学科3个方面。这3种价值通常通过课程的编制...
关键词:课程内涵 翻译课程 价值体现 
商务翻译中译者伦理的平衡统一被引量:3
《中国外语》2013年第3期105-108,共4页李红丽 
山西省软科学课题(2010041062-05)"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目前翻译研究的伦理转向集中于译者伦理的讨论,包括职业伦理和个人伦理。职业化翻译的最大需求为商务翻译,商务翻译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是为某一客户而提供的、针对既定接受者的一项职业性服务。从事商务翻译的译者,其伦理选择不仅包括译...
关键词:商务翻译 职业伦理 个人伦理 商务伦理 
论翻译文学对小说发展的形塑作用被引量:1
《外语学刊》2013年第3期139-142,共4页李红丽 
回顾翻译历史,能够揭示:翻译如何借助异域文本促成本土文化身份;译本如何通过特定文学话语构建权威主体,催生新的特定文学形式,并促进这种文学形式发展。本文以中国翻译史上的3次文学翻译高潮为脉络,具体分析不同时期翻译文学对本土小...
关键词:翻译文学 小说文学 形塑作用 
从林语堂的双重身份看翻译与创作的关系被引量:4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34-36,共3页李红丽 
文章主要以林语堂同时作为译者和作者的双重身份为出发点,探讨了其翻译观和创作观的一致,证明其翻译实践同时印证了其翻译思想,从而揭示了翻译与创作的密切关系,突出了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动、互文关系。
关键词:林语堂 双重身份 翻译与创作 
庞德意象派诗歌的中国影子
《写作》2011年第12期6-7,共2页李红丽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英美诗坛20世纪初叶现代诗歌最重要的代表。1912年,庞德和几个英美诗人在伦敦发起了“意象派运动”,成为英美现代诗歌的先驱。庞德长期热衷于中国古典哲学和诗歌的研究。他发现中国古诗和意象派诗歌主张...
关键词:意象派诗歌 中国古典哲学 庞德 影子 20世纪初叶 中国古诗 中国古典诗歌 现代诗歌 
传统英语教材中的交际教学法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第2期46-47,共2页李红丽 
在传统英语教材中 ,合理使用交际教学法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材 高等教育 英语教学 交际教学法 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