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春

作品数:50被引量:4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技巧翻译后殖民主义文化科技英语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海外英语》《校园英语》《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约翰·金塞拉的生物区域主义诗歌创作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389-394,共6页杨永春 
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澳新)研究院与四川省国别区域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ADLY2021004)阶段性成果。
生物区域主义关注全球化视域下的地方生态保护意识、家园意识和地域意识,以及环境学术研究和环境实践之间的互动等问题。澳大利亚西南麦田地区遭受盐碱化、动物屠杀和物种丧失等严重的生态区域危机。诗人约翰·金塞拉强烈反对田园诗的...
关键词:生物区域主义 麦田地区 金塞拉 生态和解 反田园 
《迷宫谜案》回译和重译研究
《中国翻译》2023年第3期116-122,共7页杨永春 
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澳新)研究院与四川省国别区域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ADLY2021-004)的阶段性成果。
经典重译一直是中国翻译界的一大有趣的文化现象,《迷宫谜案》也不例外。本文就高罗佩的自译本和四个平行译本中的回目体制翻译得失、叙事角度转换和公案小说的创译等问题展开探讨,试图说明公案小说在东西方文化转换过程中的语码流失、...
关键词:《迷宫谜案》 高罗佩 回译 创译 信息增殖 
侨易学与西方文论
《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6期154-161,共8页杨永春 
该文运用侨易学的框架探讨了西方文论的源头和侨易学源头《易经》之间的“二元三维、大道侨易”的相似性,以及在现代西方文论流派的“钟摆式”演变中“观侨取象、察变寻易”,探讨西方文论的精神性气质流动的规律。最后,在分析后殖民世...
关键词:侨易学 西方文论流派 交易 
《海达·高布乐》中三位女性形象的对比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2年第30期37-40,共4页陈梦真 杨永春 
在易卜生的作品《海达·高布乐》中,海达是一个被束缚的女人,她的束缚来自自身性格,也来自社会规范以及其他人的威胁,这使得她没有办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这种心理状态和与之相应的行为刚好和剧中另外两个女性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
关键词:易卜生 《海达·高布乐》 女性形象 
《长恨歌》中外英译对比研究
《海外英语》2020年第20期68-69,89,共3页刘娟 杨永春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以其浓厚的叙事氛围、婉转动人的故事情节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中国文学逐步走向世界的同时,唐...
关键词:《长恨歌》 三美原则 唐诗英译 对比 
红楼梦两英译本之对比研究
《海外英语》2019年第9期144-145,共2页许辉龙 杨永春 
该文从《红楼梦》120回回目中选取三例,对比杨宪益夫妇版本译本与霍克斯版本译本,为了探求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回目中不同译者的翻译艺术。
关键词:《红楼梦》 回目 炼字 对比研究 
哈珀诗歌的空间阐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52-56,共5页杨永春 
查尔斯·哈珀是澳大利亚诗坛公认的第一位游吟诗人。对于哈珀诗歌的空间阐释还是一个空白点。以空间叙事理论为支撑和批评视角,拟从空间意象、空间叙事和诗歌节奏等方面解读哈珀的诗歌,以期还原其诗歌的独特意境和他对神秘壮美的哲思。...
关键词:查尔斯·哈珀 空间意象 空间叙事 
文言文翻译中遇到的三类词汇
《戏剧之家》2018年第28期235-235,共1页沈芳 杨永春 
全球化给各个国家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这里主要谈谈笔者在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三类问题:第一类是生僻字词,翻译此类不常见的字词需要丰富的背景知识以及进行大量的查阅工作;第二类是熟词生义,此类词...
关键词:生僻字词 熟词生义 官职 文言文翻译 
《红字》中人物囚徒式困境的探析
《戏剧之家》2018年第17期223-224,共2页陶杨 杨永春 
霍桑《红字》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海斯特白兰就如同柏拉图"洞穴喻"中的囚徒,他们笼罩在清教的阴影下,却向往着幸福的生活。他们逃出洞穴行动失败说明了个体无法摆脱社会制度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只有实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的善,个人...
关键词:红字 洞穴喻 清教 社会制度 
叙事学下的《赶牲畜人的妻子》
《戏剧之家》2018年第16期237-237,共1页曾蒙蒙 杨永春 
《赶牲畜人的妻子》是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奠基人亨利·劳森的一篇影响力巨大的短篇小说。以叙事学的理论为切入点,从叙事方式、叙事视角两个方面分析《赶牲畜人的妻子》的写作风格,解读小说中体现的丛林生活和"伙伴情谊"的主题。
关键词:叙事学 叙事视角 叙事方式 《赶牲畜人的妻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