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承选

作品数:51被引量:18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校高等教育大学精神私德国家创新体系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高教研究》《求是》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学精神浸润下的高校教师家风培育研究被引量:1
《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97-101,共5页赵保全 罗承选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大学道德纬度和大学精神培育研究"(项目编号:CXZZ12-0921)阶段成果
大学精神与教师家风存在共性,指导着教师家庭道德建设。一方面,发挥教师作为家庭核心成员的能动性,将大学精神蕴含的道德价值观植入家庭日常生活,凝聚道德共识,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和崇高的生活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发挥职业优势承担家庭...
关键词:大学精神 道德 教师 家风 建设 
大学精神的伦理形态及其参与社会道德治理路径研究被引量:3
《伦理学研究》2017年第1期78-82,共5页赵保全 罗承选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大学道德维度和大学精神培育研究”(CXZZ12-0921);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精神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创新研究”(2013SJD880121)
大学精神是以至善为特征的伦理精神,是伦理实体和道德主体的统一,是大学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的综合体,不仅反映着大学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而且规定着大学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发挥大学精神的能动作用推进社会道德治理,一方面能够...
关键词:大学精神 伦理 道德 价值 至善 
大学精神作用城市道德建设的基础、困境及对策研究
《山东高等教育》2016年第3期54-59,共6页赵保全 罗承选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大学道德纬度和大学精神培育研究(CXZZ12-0921);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精神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创新研究"(2013SJD880121);中央高校科研业务专项经费资助项目"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2015YBB05)
从逻辑和历史的双重考察来看,大学精神与城市精神都具有特殊的道德特质,均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为重要旨归。大学与城市的密切互动,体现了两者基于美好道德生活的共同追求为大学精神作用市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从大学人的道...
关键词:大学精神 市民道德 伦理 互动 
当前中国社会公德:问题与重建被引量:4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10-115,共6页张建英 罗承选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当代道德建设中的公德与私德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1YJC710075)的部分成果
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公德缺失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它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忧虑。导致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既有传统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在传统因素中,既有传统社会家本位宗法制下重私德轻公德所导致的公...
关键词:公共交往 社会公德 制度建设 制度伦理 公德教育 修身 
市民社会形态演变与道德治理路径转向研究被引量: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94-99,共6页赵保全 罗承选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精神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创新研究"(2013SJD880121);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徐州高校在市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14XSM-149)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认为,市民社会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市民社会的形态演变,即政治形态、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的分离与变化,与公共理性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构建具有内在关系。这一理论对于推动中国道德治理向生活性转变,实现道德的生活性和...
关键词:市民社会 形态 道德建设 
大学校长演讲的内在哲学意蕴
《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22期16-18,共3页罗承选 赵保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精神培育凝练研究"(编号:12JDSZ2027);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精神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创新研究"(编号:2013SJD880121)的研究成果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之灵魂。大学校长在履行办学治校的职能中遵循并呈现着大学精神之本质追求。自2010年以来,大学校长演讲的特色和风采成为关注的热点.众多大学校长以实际行动推动着大学演讲从形式到内容、从行为细节到文化理念的变...
关键词:大学校长 哲学意蕴 大学精神 2010年 大学发展 办学治校 实际行动 文化理念 
传统中国家庭美德型私德模式论析被引量:4
《伦理学研究》2014年第5期135-140,共6页张建英 罗承选 胡耀忠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当代道德建设中的公德与私德关系研究"(11YJC710075)
传统中国的道德建设模式采用家庭美德型私德模式,家庭美德不仅是调整家庭成员关系的规范,还是调整社会人际关系规范的原型和母体。这种道德模式是由两千多年家族宗法制下的社会结构以及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的传统文化决定的。在我国社会...
关键词:家庭美德 私德 传统社会 天人合一 
成人居民参与社区学习动机研究被引量:1
《煤炭高等教育》2014年第2期122-125,共4页刘春朝 罗承选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浙江省成人居民参与社区学习状况的实证研究"(2012N150);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社区学院发展与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12YJA880076);浙江省2012年教科规划课题"浙江省社区学院发展与评价研究"(SCG278)
通过结构访谈和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以及理论分析,构建了成人居民参与社区学习动机与绩效模型,并且分析了影响成人居民社区学习绩效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激发和维持成人居民参加社区学习动机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成人居民 社区学习 学习动机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状况分析被引量:1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10期118-121,共4页刘新全 罗承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检视与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编号:13YJC710030)的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挑战与创新: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的国家安全与宗教交往的关系问题研究"(编号:11YJC810019);枣庄学院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机制与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采用行为—过程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状况进行评估,能够依据行为发展逻辑推演出行为结果。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表现为:在接受前提上需求旺盛,但诱因呈"供有缺失";在接受动机上多为素质与发展,但功利色彩浓厚;在认识环节上...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 评估 致因 
积极拓展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路径被引量:2
《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137-138,共2页赵凤伟 罗承选 
国家社科项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机制研究(09BKS054)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常态化培养,需要大力拓展培养路径。本着符合目的性、效益性、实用性的原则,拓展学校与社会深度合作、价值澄清问题引导理论宣讲、虚拟资源共享与政治实践历练等若干培养路径,并从路径设计与实现条件角度进行了解读与建...
关键词:高校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培养路径 拓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