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萍

作品数:8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职应用文写作高职丑态叙事艺术反讽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学少年》《商情》《内蒙古电大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高职应用文写作“三知三融三行”教学模式试验性应用研究
《文学少年》2021年第27期0248-0248,0251,共2页高岩 张洪红 苏锦萍 景晓君 王静 
本文将学者刘晴提出的“三知三融三行”教学模式试验性的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并依据教学效果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估,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推广策略,以期指导日常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职 应用文写作 教学模式 应用研究 
严歌苓移民小说中的边缘人物研究被引量:1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9-20,共2页苏锦萍 
在当代移民作家中,严歌苓是一位代表作家。其创作的小说作品大多以描写海外移民生存状态及心态为主,这些移民小说作品中所塑造的移民形象,对于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均有着很大的贡献。下面笔者就严歌苓移民小说中的边缘人物进行研究和...
关键词:严歌苓 移民小说 文化冲突 乡愁情结 边缘人物 
试论王小波小说的喜剧叙事艺术被引量:3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9期101-102,共2页苏锦萍 
在王小波小说作品中喜剧叙事不仅仅是作品的一种叙事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分析王小波小说的反讽艺术,抽出文本中审丑形态艺术表现,有利于加深对王小波喜剧性文学作品包蕴人性内涵的深刻揭示。
关键词:王小波小说 喜剧叙事 艺术 反讽 游戏精神 丑态化 
高职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年第3期106-107,共2页苏锦萍 
语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有特定的语言对象和语言艺术,艺术的语言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道具。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锤炼,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力求达到良好的教育和教...
关键词:高职语文 教师 课堂 语言艺术 探究 
试论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97-99,共3页苏锦萍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应该运用生态的观点重新审视课堂,从构建生态课堂层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使课堂成为回归自然生长、实行人本主义,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转变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逐渐拓展本学科的生存空间,摆脱...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写作 生态课堂 构建 实施 
两个不同时代的悲剧英雄——于连与高加林比较研究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51-52,59,共3页苏锦萍 
法国大作家司汤达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红与黑》中的于连与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人生》中的高加林虽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在历史文化和时空背景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他们都是出身于底层的敢于同命运和社会抗争的知识青年,他们的人...
关键词:文学 《红与黑》 平民出身 过人才能 悲剧命运 
审美属性:关乎大学语文教学盛衰的一个维度被引量:1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年第6期103-105,共3页苏锦萍 苏金刚 
剖析大学语文教学的变迁历史,从目的性角度考量,审美属性当属关乎大学语文教学盛衰的一个重要维度。大学语文教学中审美属性的缺失,产生"祛魅"与"尴尬"现象,审美属性回归可以使其"返魅",基本原则是牢牢抓住"坚守"与"创新"两个基本点。...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 审美属性 “祛魅” “返魅” 
提高高职学校语文课的吸引力初探
《商情》2009年第2期94-95,共2页苏锦萍 
主要论述提高职业学校语文课吸引力、进行艺术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旨在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课 吸引力 艺术教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