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权

作品数:13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主题:网络环境德育工作创业素质新型农民合作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网络财富》《成人教育》《商场现代化》《科技信息》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农民创业培训的取向转换探析被引量:1
《焦作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125-127,共3页王法权 
农民创业培训有必要向“实践的理论化”取向转变,打破实质上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对立,采取的主要策略有:农民浸润于创业实践现场而自主构建理论、获取职场经验,在创业实践中反思创业行为,构建主体间两两互动的关系网络。
关键词:农民创业培训 理论的实践化 实践的理论化 创业行为 
农民创业培训需求状况与对策分析——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第3期67-70,共4页王法权 
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研究课题“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多元化机制研究”(19A880026)
农民创业培训机制的构建,必须基于农民多元的、个性化的实际需求。以农民创业培训实践较为成熟的河南省焦作市作为调查地区,调查发现多数农民有参加培训的需求,但真正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培训的人数极少;农民的个体特征对创业培训需求存在...
关键词:农民 创业培训需求 创业培训机制 焦作市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德育主体性探讨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1期52-53,共2页王法权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研究课题"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10]-JKGHAG-0372
德育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共同参与和构建过程。学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独立的精神整体,然后才是受教育者和学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必然具有主体屙陛。德育实践中,学生并不是教师灌...
关键词:德育主体性 学生 网络环境 受教育者 学校德育工作 构建过程 共同参与 平等对话 
农民创业教育机制探讨被引量:9
《成人教育》2010年第11期25-27,共3页王法权 
目前,我国农民创业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内容与农业现代化需要相脱节、教育方式缺乏弹性、实施过程缺乏系统性、农民参训动力不足等问题,有必要创新农民创业教育机制。立足于农业生产实践和农民自身特点,整合农村成人教育资源,...
关键词:农民创业教育 创业素质 新型农民 成人教育资源 
新课改下合作教学有效性探讨被引量:6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63-65,共3页王法权 
合作教学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需要,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合作教学的实施必然带来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上的深层次的变革,强...
关键词:新课改 合作教学 有效性 
陶行知的试验教育与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网络财富》2009年第24期78-79,共2页王法权 
围绕"激疑"和"解疑"展开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法,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方案、解决问题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间,是陶行知试验教育在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具体实践和体现,对于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具有...
关键词:启发 探究 创新 互动 能力 
走出心理健康教育误区 构建渗透性教育模式
《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126-127,共2页王法权 
我国各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文章着重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作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各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有所启示。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性教育模式 全员参与 
广告受众心理探析
《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0期160-161,共2页王法权 
在日益激烈的广告竞争中,重视广告的心理效应、立足于受众的心理,成为提高宣传有效度,促使商品成功推向市场的关键。为此,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广告受众的心理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的广告策略和对策,以期...
关键词:广告策划 受众心理 心理图式 
论网络环境下的人性化德育被引量:3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9期48-49,共2页王法权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向了多元化,网络不仅已成为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德育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德育强行灌输的模式,学生成为道德...
关键词:德育工作 网络环境 人性化 学生生活 人的和谐发展 传统德育 道德实践 网络技术 
老子的“无为”思想与课堂教学艺术
《新课程(下)》2008年第9期20-20,共1页王法权 
老子是与孔子同时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无为而无不为"作为老子思想的精髓,折射着辩证法的光辉,对于今天以"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敢于由"无为"达到"有所为"、"无...
关键词:教师 尊重学生 老子思想 课堂教学艺术 无为而无不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 素质教育 辩证法 教育教学 不言之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