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方

作品数:18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主题:理想人格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鲁迅小说窦娥形象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语文教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让优秀的大众文化走进语文课堂被引量:1
《学语文》2014年第6期15-17,共3页胡中方 吴春风 
随着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大众文化迅速占领文化市场。大众文化的渗透无孔不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生活也不例外。如何面对大众文化给语文学习带来的冲击,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一、语文教育与大众文化...
关键词:正统意识 教育工作者 学习活动 经典文本 金庸 广东教育出版社 课堂教学资源 课外学习 徐小凤 选文 
大众文化与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12期3-6,共4页胡中方 吴春风 
20世纪末,中国进人大变革时代,社会文化急剧转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大众文化迅速占领文化市场。对于大众文化的界定,众说纷纭,这里引王一川的观点:“即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运作,旨在...
关键词:大众文化 语文教育 大众传播媒介 20世纪 变革时代 社会文化 文化市场 市场规律 
眼视光技术专业开设“校中店”的可行性分析——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镇江高专学报》2014年第3期94-97,共4页吴春风 胡中方 宋井陶 任宇东 
高职教育需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阐述"校中店"新型培养人才模式的背景和内涵,分析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中店"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因素和多重绩效,并对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眼视光 校中店 人才培养 可行性 
论王尚文的语文教育思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86-89,共4页胡中方 
王尚文对语文教育的贡献在于构建了独特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人文论、语感论、对话论为三大支柱,三个方面互为印证、互为补充。王尚文认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而非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在于培养语感,而非传授语...
关键词:王尚文 人文论 语感论 对话论 
“希望中的绝望”和“绝望中的希望”——《等待戈多》与《过客》中的两种生命哲学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97-99,共3页胡中方 
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汉和鲁迅戏剧化散文《过客》中的过客在生存背景、生存状态等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折射出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却又大相径庭。《等待戈多》荒诞的背后,深刻表现了现代文明中的人生处境,表...
关键词:《等待戈多》 《过客》 希望 绝望 
迷失与救赎——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28-32,共5页胡中方 
处在清末至"五.四"的历史大潮中,鲁迅清醒地看到了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他用小说,用人物形象反映当下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多是彷徨于新旧、明暗之间,游离于两个社会、两种文化之间的多余人。在鲁迅眼中,知识...
关键词:鲁迅 知识分子 理想人格 
迷失与救赎——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被引量:1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56-60,共5页胡中方 
处在清末至五四的历史大潮中,鲁迅清醒地看到了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他用小说,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当下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多是彷徨于明暗、新旧之间,游离于两个社会、两种文化之间的多余人。在鲁迅眼中,知...
关键词:鲁迅 知识分子 理想人格 
论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被引量: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51-53,共3页胡中方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应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应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实施四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语文 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 
论高职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视角与方法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124-127,共4页胡中方 
开展高职语文研究性阅读,研究视角的选择十分重要。一旦确定了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也随之确定。参照文本研究理论,高职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视角主要有:语义学研究视角、文化人类学研究视角、美学研究视角。
关键词:高职语文 研究性阅读 视角 方法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被引量:1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50-54,共5页胡中方 
《世说新语》集中摹写了魏晋士人这一鲜活的群体。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士人所推崇和实践的理想人格,呈现出了迥异于两汉的独特风貌。魏晋士人超越世俗、自由独立的理想人格折射出魏晋时代儒家价值观的式微和道家价值观的兴盛...
关键词:《世说新语》 魏晋士人 理想人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