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楠楠

作品数:7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学校仪式学校文化符码艺术优化设计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科学论坛》《当代教育科学》《教育科学研究》《浙江教育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拟剧”艺术中的管理:学校仪式的优化设计被引量:13
《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第5期24-27,共4页范楠楠 
学校仪式与戏剧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拟剧论"为学校仪式提供了戏剧术语的分析框架,使表演特性在学校仪式中得以彰显。然而学校仪式与戏剧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学校仪式是以"理解与对话"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这种理解与对话的实现是"基...
关键词:学校仪式 “拟剧论” 理解与对话 优化设计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三重意蕴及其叠合被引量:2
《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1期41-43,47,共4页范楠楠 
国内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蔚然成林、硕果斐然,分析众多研究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层意蕴是它的存在价值,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从理念的主观世界转移到实存的客观世界;第二层意蕴是研究展开以后聚合多重指导意义的衍生价值;管...
关键词:教师实践性知识 存在价值 衍生价值 潜在价值 价值叠合 
走出困惑:反思“三维”教学目标被引量:3
《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第1期22-24,共3页范楠楠 陈国民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新课改实施九年来,"三维"目标引发的争议从未停止,从争议中反思是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和动力。而科学的反思是多维和全面的,"三维"目标应汇聚正向、逆向及系统反思三种思维,从正向反思其内涵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 反思 
教师长效激励的探究
《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第11期34-37,共4页范楠楠 刘冬梅 
从"经济手段"走向"非经济手段"是实现教师长效激励的根本走向,"非经济手段"有效地避免了"经济手段"的弊端,在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也对校长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需求是基础,转变观念是条件,实行文化管理是保障。
关键词:经济手段 非经济手段 教师长效激励 
我国后进生研究的10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6
《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第9期28-31,共4页范楠楠 
近年来,后进生问题成为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学校领导和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梳理近10年的后进生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后进生相关概念的界定、学业不佳的原因和对其转化的策略;并对后进生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关键词:后进生 后进生研究 综述 
符码与学校文化的共振效应
《浙江教育科学》2010年第5期11-14,共4页范楠楠 
符码理论是教育社会学中的重要思想.运用符码理论解释符码与学校文化的共振效应,揭示符码与不同层次学校文化共振的表征形式;符码与学校文化共振的价值指向,符码的意识再制和文化再制功能是调控行为、递增能量的基础.也是符码理论...
关键词:符码理论 符码 学校文化 共振效应 
符码与学校文化的共振效应被引量:3
《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第12期5-7,共3页范楠楠 
符码理论是教育社会学中的重要思想。运用符码理论解释符码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共振效应,可以揭示符码与不同层次学校文化共振的表征形式和价值指向。实现符码与学校文化的共振不仅需要共同的语言脉络,相同的频率层次以及弹性的校园文化三...
关键词:符码 学校文化 共振效应 实现路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