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映

作品数:8被引量:4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芸豆方便米饭稻米焙炒谷物加工更多>>
发文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食品工业科技》《中国稻米》《中国科技成果》《食品工业》更多>>
所获基金:米粉专用稻良种技术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中国稻米生产与社会稳定
《中国稻米》2013年第6期29-31,共3页柏芸 黄丽 余小映 韩文芳 朱菲菲 熊善柏 赵思明 
充足的稻米供应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稻米的高产、丰收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持;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对水稻种植加以合理的技术...
关键词:稻米 产量 社会稳定 社会秩序 生活水平 国民经济 
蒸肉粉的加工工艺研究被引量:3
《食品工业》2013年第8期83-86,共4页余小映 韩文芳 黄丽 李江涛 熊善柏 赵思明 
以籼米和糯米为主要原料,研究籼糯质量比,粒度,炒制时间和油脂添加量对蒸肉粉感官品质和力学特性的影响,确定蒸肉粉适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蒸肉粉的口感与硬度,咀嚼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籼糯质量比越小,平均粒度越大,炒制时间较短,蒸肉...
关键词:蒸肉粉 工艺 质地 
中国栽培稻起源地研究进展被引量:4
《中国稻米》2013年第3期1-3,共3页陈世龙 柏芸 李敏 余小映 熊善柏 赵思明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稻作遗址最多的国家,是重要的栽培稻起源地之一。栽培稻起源地有一元说和多元说两种观点。根据中国栽培稻起源地的必备条件,一元说包括云南起源说、华南起源说、长江中下游起源说和淮河上游起源说四个主要假说,以...
关键词:栽培稻 起源地 中国 
复热方式对冷冻馒头质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中国粮油学报》2013年第4期93-96,共4页韩文芳 王欢欢 李江涛 余小映 熊善柏 邱承光 赵思明 
将新鲜烹制的馒头冷冻存放后,分别采用自然解冻、蒸汽复热和微波-蒸汽复热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复热方式对馒头质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自然解冻的馒头因储藏过程中淀粉的重结晶和失水,碘蓝值减小,硬度增加,弹性、黏聚性和咀...
关键词:冷冻馒头 蒸汽复热 微波-蒸汽复热 质构 消化特性 
稻米质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被引量:14
《中国粮油学报》2013年第4期113-117,共5页黄丽 柏芸 韩文芳 余小映 朱菲菲 熊善柏 赵思明 
稻米的质量主要包括基于营养、风味的食用品质和涉及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虫害和鼠疫、转基因等问题的安全品质。稻米作为我国人民的主食,其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稻米质量尤其是稻米的安全品质给食品安全带来的效应不...
关键词:稻米 质量 营养 食品安全 
即食藜豆羹的加工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第2期262-265,共4页韩文芳 荣建华 李江涛 余小映 陈勉 赵思明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8B090500158)
以成熟的干藜豆籽为对象,采用发芽技术降低L-Dopa含量以提升营养价值,改善加工性能。即食藜豆羹的加工工艺为将藜豆籽粒置于0.5mg/L的6-BA营养液中在30℃下浸泡6h后,于相对湿度为90%~95%、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发芽48h,去皮后以藜豆∶粳...
关键词:藜豆籽 浸泡 发芽 即食藜豆羹 加工工艺 营养成分 
米茶的焙炒工艺研究被引量:9
《中国粮油学报》2012年第7期91-96,共6页余小映 沈硕 韩文芳 朱玉安 熊善柏 赵思明 
湖北省米粉专用稻良种技术(2009BBB017)
以碎米为原料,经浸润焙炒等工序制得米茶,研究米茶焙炒工艺对米茶茶汤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茶茶汤的色彩是在焙炒过程中形成的,茶汤以黄色为主,略带绿色,透明度较高。较长的焙炒时间和较低的加水量有利于增强茶汤黄绿色和色彩纯...
关键词:米茶 焙炒 色彩 品质 
中国大米饮食文化的区域性与层次性
《中国科技成果》2012年第8期63-66,共4页余小映 杨庆惠 陈勉 柏芸 赵思明 
自然条件、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导致我国大米饮食文化存在地域和层次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以东北浑厚、西南奇异、长江流域纤巧、东南淡雅、西北古朴的中国大米饮食文化圈的五个典型区域,以及果腹层天然、小康层方便、富家层精致的三...
关键词:大米 饮食文化 区域性 层次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