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华

作品数:11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复性性善复性思想儒家诚明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求索》《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理论》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教对李翱复性思想的影响被引量:1
《临沂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40-45,共6页韩丽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山东大学课题(08JJD730051)
李翱在其《复性书》中提出性善情恶的观点,并以寂然不动的入静之法来去情复性、回复本有的善性。佛教的如来藏思想、《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思想、天台宗的"性具善恶"及"一念无明法性心"、禅宗的"自性即佛"及"无念为宗"、梁肃的"复性...
关键词:李翱复性 性善情恶 佛教如来藏 一心二门 性具善恶 
论“一心二门”的儒家复性思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7-13,共7页韩丽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山东大学课题"中日韩佛教交流与比较"(08JJD730051)之子课题"中国佛性论与儒佛关系研究"
唐代李翱开启、宋明道学家继承并发展的儒家"一心二门"模式的人性论为性善情恶的人性复性论,认为人性具有先天善性和后天恶情两种因素,由一体之心开出性情二门,性善情恶,主张通过复性去掉恶情回归善性。复性就是由后天恶情向先天善性复...
关键词:儒家 性善 情恶 一心二门 复性 
六朝时期佛性论思想及其流变
《社科纵横》2012年第2期119-122,共4页韩丽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山东大学课题"中日韩佛教交流与比较"(08JJD730051)之子课题"中国佛性论与儒佛关系研究"
中观般若学和涅槃佛性论为佛教的重要内容。传入中国后的早期佛教以中观般若学为主。由于中国传统心性思想的特点和中国固有神性观念的影响,后来中观学逐渐被以心性为主的涅槃佛性论代替。涅槃佛性论以如来藏佛性为特征。如来藏佛性论...
关键词:佛性 中观般若学 涅槃佛性论 如来藏 
一心二门式的儒家复性思想评析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25-29,46,共6页韩丽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日韩佛教交流与比较"(08JJD730051)子课题"中国佛性论与儒佛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先秦儒家的告子性无善恶论、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皆把人性单一化,不能合理地说明人性的构成及人行善或作恶的原因。儒家"一心开二门"模式的性善情恶复性论认为,人性具有先天善性和后天恶情两种因素,由一体之心开出性情二门,主张以复...
关键词:性善 情恶 一心开二门 复性 
儒家德性伦理论析被引量:6
《求索》2011年第8期118-120,共3页韩丽华 
中国儒家心性哲学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德性伦理。儒家哲学中包含着仁爱、良知、诚敬、慎独、尽心知性、节欲等德性伦理思想。这种启发人性美德的内在心性修养论的德性伦理是规范伦理所无法相比的。这正是儒家心性德性伦理的特征和优势。儒...
关键词:儒家德性伦理 心性论与人性论 中国古代哲学 
先秦儒家人性论及其演变被引量:1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24-27,共4页韩丽华 
先秦儒家人性论多从单一方面强调性无善恶或是性善、性恶,这种单一性的人性论不能从根本上合理地解释人作恶的原因和修善的可能性。但是先秦儒家人性论开启了人性本善和向善修养的人性论之先河。先秦儒家人性论经汉唐三品人性论、唐代...
关键词:先秦儒家 人性论 演变 修善 启蒙 起源 
知其显 守其隐——海德格尔真理观的临界思想及其对偶在论思想的启示
《学理论》2011年第15期34-37,共4页韩丽华 
海德格尔的真理观以敞开与遮蔽、在场与隐匿之间的临界和争执,以原初存在的涌现生成之运动差异存在、真理与非真理之间的争夺为存在的真理运作,以存在者的无蔽状态和观看者绽出地自由存在为真理的本质。海德格尔真理观的临界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真理 敞开 遮蔽 临界 偶在 显隐 
李翱的性善情恶复性思想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111-115,共5页韩丽华 
李翱的《复性书》表达了其性善情恶(惑)的性情思想,"性"为人先天纯善的本性,不生不灭。"情"为人后天因受外欲诱惑而生的善恶混杂的杂染心性,是对"性"的掩盖而生的迷惑心性。因惑情使人作恶堕落,所以要去情复性,以寂然不动的复性之法回...
关键词:性善情恶 复性 至诚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 
牟宗三的“良知坎陷”问题与儒家复性思想
《前沿》2011年第20期67-70,共4页韩丽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山东大学课题"中日韩佛教交流与比较"(项目编号:08JJD730051)
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的良知坎陷理论具有很多的缺陷,他的"道德心""良知"力图"自我坎陷"开出"学统"和"正统"的"仁智合一",将应然价值世界与实然事实世界合二为一,这不符合事物发展运作的规律,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儒家复性思想,受佛教《...
关键词:道德心 良知坎陷 民主 科学 儒家 复性 
知其白守其黑:老庄道家思想的本真性被引量:1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35-39,共5页韩丽华 
老子庄子向道而思返朴归真的本真性、反其道而行之知其白守其黑的辩证性、齐万物齐是非的相对性思想,在于显示一种无为无欲、大智若愚的超脱境界。这种超然世外的出世主义情怀可以使人们抛弃尘世物欲的诱惑,避免纷争与浮躁,过一种无欲...
关键词:本真 返朴归真 辩证性 齐同性 相对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