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弋

作品数:16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单亲家庭美术教育师道中国画教学多元文化共存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美术教育》《艺术评论》《美术观察》《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湖湘青年美术精神与湖南青年美术
《创作与评论》2015年第11期121-128,共8页肖弋 
一种湖湘青年美术精神令湖南青年美术家群体焕发着令人愉快的活力。这种源自内心的活力融合了湖湘青年精神与湖湘文化磅礴气象,成为湖南青年美术家群体精神层面的综合特征。湖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以"承道启新"的态度协调了湖湘地域文...
关键词:湖湘 美术理论 综合特征 群体精神 美术形式 地域文化 启新 艺术语言 美术文化 文化特质 
谦卑与定力——画家周玲子的艺术解读被引量:1
《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16期75-78,共4页肖弋 
对于艺术家来说,在作品里感知和塑造的世界令人沉醉,值得虔诚。国画家周玲子就是这样,她以谦卑之态体验生命,以纷繁生活中的一份定力,在作品里耐心地调和了生命的情和意。周玲子的作品兼具工笔和写意的技法及审美趣味,这与她受的艺术训...
关键词:艺术家 国画家 谦卑 解读 审美趣味 创作经历 艺术训练 艺术要求 
谈当前校外美术教育的几对矛盾
《中国美术教育》2014年第3期15-17,共3页肖弋 
本文为2014年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当代校外美术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和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技处一般项目《当代中国校外美术教育实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提高国民审美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校外美术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成为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补充。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深入推进,校外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和家庭的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中小学...
关键词:学校美术教育 矛盾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青少年活动中心 新中国成立 审美素养 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 
源于生活世界的美术师范人才培养探析
《美术观察》2014年第4期123-124,共2页肖弋 
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x"复合型美术师范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542】号
人才培养是在生活世界中为实现个体发展创造条件。探析生活世界与美术师范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理解个体与生活世界的主体间性关系,有助于丰富美术人才培养的内涵,提升美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个体与生活世界的和谐发展。本文立足于生...
关键词:师范人才培养 生活世界 美术专业 个体发展 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机制 和谐发展 
明代玉带的文化学解读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67-169,共3页肖弋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1YBB119)
玉带是舆服制度中体现皇权威严和官阶等级的重要标志物。玉带在承载玉文化的同时,也鉴证了玉带作为礼器制度象征物的存在与实施。明代玉带发展涉及职官制度、服饰文化、玉器制作等内容。明代玉带形制及艺术特点展示了玉带艺术的发展高...
关键词:明代玉带 形制 文化学 解读 
师承师道——高师中国画教学初探
《美术观察》2013年第6期112-112,共1页肖弋 
蕴含中国文化价值的高师中国画课程教学,不仅向师范生传授中国画知识与技能,而且承载了传播人文精神的责任,使之超越了知识与技能教育而成为人格教育。师范院校对中国画教学的师范性特征把握既关系到对民族已有文化成果的承继,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 高师 师承 师道 技能教育 课程教学 文化价值 人文精神 
绘出心中的桃花源——读蔡皋的绘本创作
《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10期88-90,共3页肖弋 
2011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项目编号:11YBB119)的阶段性成果
绘本,我国称之为图画书,指的是以图为主的图文关系创作,具有文学性和艺术品质的出版读物。绘本创造了一个阅读世界、照亮心灵的绘本艺术世界,成为承载人类智慧与情感的优美载体。近年来大量国外版权的绘本喷涌人我国图书出版市场,...
关键词:创作精神 桃花源 绘本 图书出版市场 生活艺术化 艺术世界 艺术品质 人类智慧 
闲情的慰藉——中国传统审美意象的文化生成及其当下意义被引量:1
《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8期116-118,共3页肖弋 秦华 
2011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校外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研究"(项目编号:11YBB119)的阶段性成果
艺术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尽管有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其理论上的指导,但事实上,艺术会延引他律的特点,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用以平衡生活状态一种方式,甚至成为政治态度的显现(文人画中超脱的审美...
关键词:中国传统 文化生成 审美意象 古代知识分子 意义 生活状态 绘画作品 社会意识 
涵养品性 传承师道——解读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中师范生的习得
《艺术评论》2013年第1期139-141,共3页肖弋 
2011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YBB119】;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LA102042】
师范院校的中国画教学重视中国画的文化教养和教育辐射功能,教学融入师范生品性涵养,紧密联系师范生教学实践,兼顾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通过技道合一、学以致用的中国画课程学习,师范生以中国画文化精神"修身"涵养自我,掌握中国画教...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 师范院校 师范生 涵养 品性 义务教育阶段 习得 解读 
湘西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纹样研究被引量:13
《美术》2012年第4期114-115,共2页杨蓓 肖弋 
2011年湖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南民间织锦艺术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YBA088
土家织锦是湘西土家族审美文化延续及活态传承的产物,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念让织锦在土家族的服饰、居住、祭祀等民俗活动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艺术必需品。在多元文化共存与交融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延续和融通发展离不开对典型艺术...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 土家织锦 西兰卡普 纹样 多元文化共存 人与自然 生命价值 活态传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