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平

作品数:12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市七宝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议论文《人间词话》《合欢树》合欢树平常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文自修》《中学语文教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跨越时空的哲学对话——《人应当坚持正义》研习教学手记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1期110-116,共7页张君平 
“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研习”与“学习”,区别在何处?如何衔接?本文以《人应该坚持正义》为例,从真实学情出发,爬梳课程标准、单元导读、学习目标之间的交集,紧扣文本特质与必备知识,创设基于言语训练的以“学”为主体的研习情境...
关键词:研习 情境任务 深度学习 
提升高中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教学实践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4年第9期43-49,共7页张君平 
为进一步提升高中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以单元整体设计为框架,以学习任务群为抓手,以学习活动为支架,以学习案为工具,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用自己的特有表达融入、解读古典诗歌,在建构语言、审美创造、传承文化...
关键词:古典诗歌 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读懂用典之妙,品味诗意之醇——部级精品课《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文诵读》品赏
《语文教学通讯》2024年第9期61-64,共4页张君平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言其“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或使立意有据,或令表意委婉;或以古比今,或借古抒怀。用典,并非只是简单援引,以少言多,其实内蕴丰富,效果各异。本课聚焦“用典”,通过确立核心学习任务,提供积...
关键词:用典 联系 比较 诗意 
如何写好议论文
《新读写》2022年第7期118-128,共11页张君平 
【写作指导】揆诸当下,关于议论文的理论不少,方法更是不胜枚举,可是,有些同学读懂了理论,获悉了方法,甚而习得了技巧,但在具体写作时依然有举步维艰之感,有无法突破之憾。希冀以下三点可以对你有所帮助。一、求同且存异作文题,变化万千...
关键词:议论文 变化万千 写作指导 作文题 大同小异 读懂 举步维艰 
吾心安处即吾乡
《新读写》2019年第3期38-39,共2页张君平 周陶富 
【新题目】著名作家毕飞宇在央视的“朗读者”节目中接受董卿的釆访,当他们谈到“漂泊”时,毕飞宇说:“我们能说水中的浮萍是漂泊的,但我们不能说水中的鱼是漂泊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关键词:著名作家 毕飞宇 节目 读者 央视 
永远有多远——铁凝的文学花盆
《中文自修》2018年第19期49-51,共3页张君平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洵兮。若是见过铁凝,你一定会被她的微笑所征服。汪曾祺先生曾评价铁凝的小说是“快乐的小说,温暖的小说,为这个世界祝福的小说”。快乐而温暖,恰如铁凝浅浅的迷人的微笑。铁凝是名副其实的“美女作家”...
关键词:铁凝 花盆 文学 “美女作家” 小说 汪曾祺 “美” 快乐 
常与非常:史铁生与他的《合欢树》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5期52-55,共4页张君平 周陶富 
象征手法,是当下中学语文课堂解读《合欢树》的基本路径。事实上,“合欢树”并不具有象征意义。以象征手法的三个特点为据阐明观点,立足文本加以辨析,并深入探究文本“人我之殊”的主旨。
关键词:象征 合欢树 平常 非常 
高考作文的正与奇——以一篇一类文为例
《中文自修》2018年第7期31-31,共1页张君平 
无论是抽象的哲学思辨还是具体的现象分析,议论文,关键在于说理。说理,离不开认识的广度、思维的深度、表达的准度。这似乎已成为共识。
关键词:高考作文 现象分析 哲学思辨 议论文 说理 
入情入理 理性思辨——浅议现象类作文教学中的学科德育
《现代教学》2017年第8期37-39,共3页张君平 
现如今,“微信朋友圈”“官方推送”“扫一扫”“摇一摇”已然成为大众尤其是沉浮于学海中莘莘学子们获取信息最为便捷的途径,不加辨识的转发与不假思索的评论已成为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一种常态。殊不知,这种看似随意的转发与评论的背...
关键词:理性思辨 任务驱动型 社交网络 朋友圈 社会规则 教育工作者 理科生 自荐材料 社会进步的动力 缺乏理性 
“微言”之中悟“大义”——浅谈山水诗中的德育资源
《现代教学》2016年第15期71-73,共3页张君平 
一、山水诗的育德价值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早已开始按照自己特有的审美习惯理解自然、欣赏自然,并从自然中获取人生智慧,追求美感。陶文鹏、韦凤娟两位学者在《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一...
关键词:山水诗 德育资源 自然山水 大义 微言 远古时代 审美习惯 人生智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