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娜

作品数:12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西藏农牧区社会资本视角社会资本语言认同扶贫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辞书研究》《西藏发展论坛》《西藏研究》《吕梁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社会变迁背景下藏族青年问题及青年研究
《西藏发展论坛》2022年第3期74-79,共6页张华娜 张雁军 
西藏民主改革60多年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的社会变迁,构成了理解当前西藏藏族青年现象和青年问题的重要社会背景。这种社会变迁主要在四个方面对藏族青年产生重大影响:第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第二,社会...
关键词:社会变迁 藏族青年 青年问题 青年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的语言认同研究被引量:4
《西藏发展论坛》2021年第1期25-29,共5页张华娜 张雁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SH098)的阶段性成果。
在社会整合过程中,语言以及语言认同发挥着沟通和身份建构的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需要从.语言认同角度阐释。基于语言的社会整合功能,从个体、社会、民族、国家四个方面分析探讨语言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
关键词:语言认同 国家通用语 社会整合 中华民族共同体 
社会资本视角下西藏农牧区环境治理路径研究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4期265-270,共6页张雁军 张华娜 
乡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农牧区乡村环境治理,不仅关乎着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关乎着农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传统乡村环境治理模式陷入困境,寻求多元参与的乡村环境治理模式成为方...
关键词:社会资本 西藏农牧区 环境治理 
社会资本视角下西藏农牧区乡村治理路径分析被引量:5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35-40,153,共7页张雁军 张华娜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藏族青少年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项目号:16BSH098)的资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体目标,为我国的乡村治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键。建构自...
关键词:乡村治理 社会资本 村民自治 乡村秩序 
精准扶贫视角下西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4
《西藏研究》2020年第1期115-122,共8页张华娜 张雁军 
西藏大学2018年度教改项目“西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ZDXJGY201826)阶段性成果。
2018年以来,随着《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的发布,“语言扶贫”逐渐被学界关注,“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成为共识。通过“语言扶贫”,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普通话与规范汉字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语言红利”。因此,应该提升...
关键词:精准扶贫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语言政策 西藏 
论“吐蕃”的辞书注音——兼与朱宏一先生商榷被引量:4
《辞书研究》2018年第5期79-88,共10页南小民 张华娜 张照涵 
2017年西藏高校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SK2017-08);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BSH098)阶段成果
一、分歧“吐蕃”一词的读音分歧在学界持续已久,对立的观点涉及吐蕃的语源、吐蕃读音依据、吐蕃词语性质等方面,主要表现为对以下几个焦点问题的探讨:(一)“吐蕃”读音的语源依据是什么?姚薇元(1944)据《新唐书·吐蕃传》“吐蕃有發羌...
关键词:“吐蕃” 注音 辞书 BOD 焦点问题 主要表现 地方政权 新唐书 
藏汉之间语言认同对大学生交流的影响被引量:1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26-28,共3页梁晋山 李险峰 张华娜 
教育部2015年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项目"语言呈现方式对于民族交往意图与民族偏见的影响"(项目号:201510694001)的阶段性成果
"认同"研究的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属性。"语言认同"则是:讲话人对一种语言及该语言所承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因素的认同。语言认同类型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社会群体环境和个人交际环境。社会群体环境是指在统一语...
关键词:语言认同 民族交流 大学生 
语言教学与文学相融合的策略分析被引量:1
《西藏科技》2017年第6期5-8,共4页李险峰 何思洋 张华娜 
教育部2015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语言呈现方式对于民族交往意图与民族偏见的影响"(201510694001);2016年西藏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支持计划项目"西藏地区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QCR2016-48)中期成果
文学作品是进行语言教学的基础,而语言教学也是学习文学作品时必须重视起来的。以下文章对于在语言教学中文学教学的可行性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且提供了融合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而能够使语言和文学教学做到相辅相成,就应...
关键词:文学教学 语言教学 教学策略 
藏汉文化心理对礼貌语及行为选择的影响
《西藏科技》2017年第5期25-27,共3页孙昌涛 李险峰 张华娜 
教育部2015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语言呈现方式对于民族交往意图与民族偏见的影响"(201510694001)研究成果
作为历史范畴的民族,是人类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而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在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群体会在其社会实践中形成各自的礼貌原则,并被各自...
关键词:文化心理 文化差异 礼貌语 礼貌行为 
民族文化心理对藏汉作家汉语写作的影响被引量:1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69-,共1页张锡丽 李险峰 张华娜 
教育部2015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语言呈现方式对于民族交往意图与民族偏见的影响"(项目编号:201510694001)研究结果
文学作品不仅蕴藉着特定民族的认知和文化心理,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该民族文化心理对文学作品的塑造作用。作为多语言地区,西藏儒佛文化并流,藏汉族文化心理对西藏文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写作题材、思想感情方面,也体现在写作用语方面,本文...
关键词:民族心理 藏汉作家 汉语写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