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英

作品数:12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心理健康大学生教育常态幸福感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大众文艺(学术版)》《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新丝路(下旬)》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高职心理健康课课程思政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3期159-161,共3页金相宜 朱文琪 于志英 李小玮 
高职心理健康课是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则是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当前高职心理健康课的课程思政融入不足,育人效果有待提升。文章通过对当前高职心理健康课课程思政融入现状及挑战的分析,提出将信息加工学...
关键词: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心理健康课 课程思政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体系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3期150-152,共3页朱文琪 金相宜 于志英 
随着社会变革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教育部提出“五育并举”心理育人模式,旨在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文章对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体系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
关键词:“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 
发展心理学视域下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2期168-170,共3页金相宜 于志英 朱文琪 
淮安市社科研究课题,发展心理学视域下推进淮安市大中小学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研究,2023SK87。
研究先对教育传播、媒体传播、文艺作品传播、文化团体传播、游戏传播等常见的五种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渠道进行了分析。后根据大中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情况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他们喜闻乐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渠道提出了分层...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心理学 大中小学 
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研究被引量:1
《西部素质教育》2023年第24期111-115,共5页于志英 朱文琪 金相宜 杨翊 
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然后阐述了大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大学生共情能力提升路径,包括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大学生认知共情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情感共情能力;通过家校共育,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关键词:共情能力 心理健康 大学生 
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被引量:4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102-104,共3页于志英 
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6SYB-119)
随着"二孩时代"到来,大孩不接纳二孩,甚至以死相逼的新闻屡见报端。通过对儿童青少年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孩子害怕父母生二孩,主要是担心二孩出生后发生同胞竞争和同胞冲突,安全感不足。调查显示,四、五、六年级中,四年级的孩子比五六...
关键词:二孩意愿 大孩心理健康 教育 
基于心理健康课程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50-51,共2页于志英 李迪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健康中国’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18SJSZ555)
目前心理健康课程存在教学目标问题化、教学内容学科化、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单一化等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心理健康课程应以学生积极品质的培育发展为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维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认知风...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 积极心理品质 培育途径 
新常态下淮安市居民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才智》2018年第26期216-216,218,共2页于志英 
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项目编号:B-15-46)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新常态下淮安市居民总体幸福感平均分为82.25分,高于全国常模,说明淮安市居民幸福感较高。淮安市居民总体幸福感在年龄、婚姻状况、健康、心理因素等方面差异显著,新常态下,月收入影响幸福感差异不显著。心理健康最影...
关键词:新常态 幸福感 提升策略 
“教学做一体化”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新丝路(下旬)》2017年第24期114-115,共2页于志英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目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与实践脱节,师资力量不足等现象,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引入心理健康教学,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评价模式进行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 创新模式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新媒体时代高职生手机依赖的干预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63-64,共2页李迪 于志英 朱文青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SJD686)
高职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的需要、缓解情绪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学校应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从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对高职生手机依赖进行干预。
关键词:手机依赖 认知行为 干预 
基于心理需求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改革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40-42,共3页李迪 于志英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SJD686
新媒体时代的各种网络平台在给大学生获取海量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该与时俱进,在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革,以满足大学生获取...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