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峰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铜陵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民族认同感民族精神创造教育人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成人教育》《科教导刊》《拳击与格斗》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施韦泽的尼采伦理研究解读与启示
《铜陵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67-70,79,共5页李艳峰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创优路径研究”(SK2020A0488);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基于热点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研究”(2021szjyxm113)。
深入探究施韦泽及其研究者对尼采思想的批判性解读,对于完善中国伦理学话语体系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文章从剖析施韦泽与尼采思想的学理关联出发,认为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吸取了尼采思想中肯定生命与追求自我完善等积极因素,克服了...
关键词:施韦泽 尼采 自由个性 社会团结 
当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优化路径
《科教导刊》2024年第16期83-86,共4页李艳峰 王金本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创优路径研究”(SK2020A0488);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基于热点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研究”(2021SZJYXM113)。
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网络爱国元素有待整合、网络思政力量有待加强、网络文化供给有待提升等严峻挑战。为应对挑战,高校亟须从以传统文化滋养爱国精神、以网络思政涵养爱国情怀、以网上网下协同筑牢爱国场域、以理性包容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爱国主义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
《拳击与格斗》2021年第24期31-32,共2页洪布刚 李艳峰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创优路径研究”(编号:SK2020A0488)。
篮球属于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立足篮球课的实际情况,将思政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应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
关键词:大思政 高校篮球 教学改革 措施 
意识形态与学科逻辑的辩证统一--再论新时代伦理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道德与文明》2018年第4期5-10,共6页陈泽环 李艳峰 
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科(2018-2020).
伦理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既与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又有学科自身的发展逻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使伦理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
关键词:新时代 伦理学话语体系 意识形态 学科逻辑 
根基·内涵·定位:应用型本科教育反思的三个维度
《宜宾学院学报》2012年第11期1-5,共5页王金本 李艳峰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不仅是一个如何下定义的问题,而且是考量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的合理性的问题。如何考量?应该抓住三个根本的维度——根基、内涵和定位。具体而言,要思考人与人才的关系问题,什么是应用性的问题和高校定位与分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根基 内涵 定位 
“创造教育”的哲学审视被引量: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5期11-13,共3页王金本 李艳峰 
江西省高等院校教学研究省级教改立项课题"江西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研究("JXJG08-19-2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创造教育的哲学审视就是对创造教育的前提作出反思。创造教育的前提反思就是试图去回答"创造教育何以可能,创造教育何以为是"。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学视界反思创造教育何以可能;另一个是从创造教育的价值取向去反思创造教育何以为是...
关键词:创造教育 哲学审视 人性 可能生活 
以校训为载体的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以铜陵学院校训为例
《铜陵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113-114,共2页李艳峰 王金本 
铜陵学院2009年人文社科项目<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研究>(编号:2009tlxy11)阶段性成果
校训是一所学校特色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素质教育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理念。文章以铜陵学院校训为例,对高等学校如何以校训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训 高等学校 素质教育 
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培养被引量:3
《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第8期115-116,123,共3页李艳峰 王金本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参与世界性沟通、获得全球性认同、传承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母语学习,并以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教育塑造学生,培育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强化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大学生 民族精神 民族认同感 
价值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本追问
《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1期98-99,共2页王金本 李艳峰 
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成为新的高等教育类型,但它的发展定位与内涵仍争议颇多。在培养目标方面,现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本真教育(人是目的)的价值取向并非完全吻合。现行应用型本科教育亟需与价值教育进行整合,追问自身的人本关怀。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 价值教育 人本追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