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IA030157)

作品数:7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母小勇薛红霞朱苏曹金元李丽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科学论坛》《高等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高校课程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现代知识观高等学校课程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高等学校和谐课堂“四因说”被引量:3
《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6-12,共7页母小勇 朱苏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资助项目(DIA030157)
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和谐课堂。高等学校和谐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亚里士多德"四因说"既是对事物的形而上学的研究,也具有丰富的系统论思想,为探讨高等学校和谐课堂建设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分析路径。在后现代的背景下,...
关键词:高等学校 和谐课堂 亚里士多德 “四因说” 
摆脱“边缘”:寻找高等学校课程的本土文化性被引量:4
《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79-84,共6页母小勇 李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后现代高等学校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DIA030157)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任何课程体系、标准和运作过程都会打上本土文化的烙印,本土文化对高等学校课程的影响具有内禀性和潜在性,是高等学校课程价值实现过程的必然结果。只有凸显本土文化,高等学校课程才具有内在价值,才有利于文化创新。本土化对高等学校课...
关键词:高等教育 课程体系 价值取向 本土化 全球化 
论高校课程的自组织作用机理被引量:2
《大学(研究)》2006年第12期25-30,45,共7页母小勇 孙存昌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后现代高等学校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课题号:DIA030157)的成果之一。
高校课程系统主要包含学科、专业、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等要素,高等学校课程的本质是从“学校课程”“、国家课程”转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多样化价值和功能。高校课程系统的多样化价值和功能来自其可能的多...
关键词:自组织 学科 专业 课程内容 
论高等学校的专业被引量:3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26-30,共5页曹金元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资助项目(DIA030157)
高等学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专门职业分工需要和文化、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设置的基本教育单位。在具体阐述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专业模式、专业口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专业 专业结构 专业模式 专业口径 
人文、科学与课程被引量:1
《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6期5-9,共5页胡雅瑾 母小勇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资助项目(DIA030157)
“人文主义”与“科学”是人类文化的“孪生兄弟”,它们都是人类解读世界缺一不可的话语。科学与形而上学有着不解之缘,而形而上学意味着人的生存境界的不断提升,使科学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的特征。人文主义必须借助于科学理性的伟大力量,...
关键词:科学 人文主义 融合 学校课程 
后现代高校课程:回到人类活动的“原点”
《美中教育评论》2005年第2期11-15,31,共6页母小勇 薛红霞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资助顼目(DIA030157)
现代知识观指导下的高等学校课程建设,遏于强调科学逻辑,割裂学科之间的联系,肢解整体世界,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了一系列毫无生命的抽象符号,给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带来种种弊端。后现代高校课程观力图使高等学校课程回到人类活动的...
关键词:现代知识观 后现代知识观 人类活动 高等学校课程 课程群 
后现代高校课程:回到人类活动的“原点”被引量:15
《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74-78,共5页母小勇 薛红霞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资助项目(DIA030157)
现代知识观指导下的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过于强调科学逻辑,割裂学科之间的联系,肢解整体世界,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了一系列毫无生命的抽象符号,给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带来种种弊端。后现代高校课程观力图使高等学校课程回到人类活动的出发点...
关键词:高校课程 现代知识观 后现代知识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