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YY007)

作品数:25被引量:2024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庚申方梦之王园刘爱华刘艳芳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郑州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城市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东疆学刊》《中国外语》《外语教学》更多>>
相关主题:生态翻译学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生态环境研究范式翻译生态系统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定位、内涵与特征
《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2年第3期126-132,共7页胡庚申 王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项目编号:08BYY007);“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国际化发展及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BYY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生态翻译学既具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特征,又表现出一种取向于生态化论域研究的趋势。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建构逻辑定位于三个关联互动的核心理念:“翻译即文本移植”(取向于译本)“翻译即适应选择”(取向于译者)与“翻译即生态平衡”(...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生态范式 共生体 
以“生”为本的向“生”译道--生态翻译学的哲学“三问”审视被引量:50
《中国翻译》2021年第6期5-14,190,共11页胡庚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08BYY007)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国际发展及数据库建设研究”(18BYY022)
生态翻译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既是生态翻译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不少国内外学者关心的问题。本文拟从哲学“三问”视角应答此生态翻译学的“本”、“源”、“势”之问,进而确证以“生”为本的向“生”译道。作者首先以生态翻...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以“生”为本 新生态主义 “十化”体系 向“生”译道 
生态翻译学的“虚指”研究与“实指”研究被引量:15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117-126,159,共11页胡庚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08BYY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国际化发展以及文献数据库建设研究”(18BYY022)。
生态翻译学研究中的所谓"虚指",亦称"借喻"或"喻指",是通过隐喻类比将生态学的理念和原理影射到翻译学领域中的研究。文章指出,以往的生态翻译学研究绝大部分具有喻指特征的研究取向,主要是借用生态学原理解读翻译现象、类比翻译生态为...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虚指 实指 
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定位、内涵与特征被引量:75
《外语教学》2021年第6期1-6,共6页胡庚申 王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项目编号:08BYY007)和“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国际化发展及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BYY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生态翻译学既具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特征,又表现出一种取向于生态化论域研究的趋势。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建构逻辑定位于三个关联互动的核心理念:"翻译即文本移植"(取向于译本)、"翻译即适应选择"(取向于译者)与"翻译即生态平衡"(取向...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生态范式 共生体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与国际发展被引量:3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74-186,共13页胡庚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YY007,18BYY022)
21世纪以来,始创于中国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话语体系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目前方兴未艾,影响力持续提升。生态翻译学的两大亮点在于理论创新和国际发展。其理论创新包括:创设"关联序链",揭示"生态范式",确证"三生"论域,首倡"新生态主义"。...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理论创新 国际发展 影响 启示 
文本移植的生命存续——“生生之谓译”的生态翻译学新解被引量:66
《中国翻译》2020年第5期5-12,190,共9页胡庚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项目编号:08BYY007);“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国际化发展及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BYY022)的阶段性成果。
生态翻译学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在于它以“翻译即文本移植”的思维方式来把握“文本生命”的诞生、生长与存续、发展,并使“文本移植”与“文本生命”的内在关联形成了“转生再生、生生与共”的生态思维范式,从而呈现出翻译作为一种生命...
关键词:文本移植 文本生命 生态翻译学 “生生之谓译” 
再论翻译生态环境被引量:68
《中国翻译》2020年第5期20-27,190,共9页方梦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编号:08BYY007);“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国际化发展及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BYY022)的阶段性成果。
"翻译生态环境"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翻译学对当代生态翻译的反思与积淀,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在"论翻译生态环境"(方梦之,2011)一文的基础上,作者拟对"翻译生态环境"所涉概念作进一步探讨。本文中,作者图示了翻译生态环境的...
关键词:翻译生态环境 概念体系 层次 转化 生态平衡 
翻译研究“生态范式”的理论建构被引量:74
《中国翻译》2019年第4期24-33,188,共11页胡庚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编号08BYY007)和“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国际化发展及数据库建设研究”(编号18BYY02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托马斯·库恩的范式概念为出发点,首先从"生态维度"缺失、"文化转向"局限、"两极化"理念弊端'东西方译论发展失衡、旧有理论解释乏力等五个方面,揭示和阐述了20世纪末叶翻译理论研究已初现"范式危机"的迹象;进而从全球性生态学术...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生态范式 翻译研究 理论建构 
刍议“生态翻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被引量:59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125-131,160,共8页胡庚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08BYY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国际化发展及数据库建设"(18BYY022)
人类进入了"大生态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也已成为21世纪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本文拟讨论在此大背景下"生态翻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相关议题,是作者近年来的若干思考,涉及生态翻译与生态文明在人类"大生态时代"背景下的公共"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战略 
关于生态翻译学相关问题的再思考——对尹穗琼商榷文章的回应被引量:13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63-68,共6页罗迪江 胡庚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08BYY007)
生态翻译学从创始至今已有16年的历程,但有些认识仍然模糊不清。针对尹穗琼所提出的商榷意见进行回应与反驳,主要涉及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范式、理论基础、理论建构、译者中心与翻译方法,目的在于澄清对生态翻译学的一些误解,吸纳能促进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研究范式 理论基础 理论建构 译者中心 翻译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