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作品数:728被引量:46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刊物投稿须知前沿性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作者:韩东屏罗松涛白延辉兰久富张海燕更多>>
发文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内蒙古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王阳明的经学诠释学——从《五经臆说》到“知行合一”的思想线索看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5年第1期24-35,共12页朱雷 
在龙场悟道后,阳明所写的首部著作是《五经臆说》。据阳明自述,此书后来已被他焚毁。钱德洪在阳明死后,从废稿中检得残篇十三条。有学者从《五经臆说》残篇中解读出阳明之后提出的一些思想命题,尤其是“知行合一”之说,这恐怕凿之过深...
关键词:五经臆说 知行合一 经典诠释 修行实践 
道德共同体何以可能——基于天人关系视域下《易传》思想发微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5年第1期36-46,共11页赵敬仪 
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底蕴及时代创新研究”(23JD710027)的阶段性成果。
儒家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道德哲学,但孔子本身没有后儒那种形上学的德性概念。真正着眼于天人关系,将天道之善通过“继善成性”的方式下贯到人与天地万物的道德形上学肇始于《易传》。《易传》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共同体思想,主张“...
关键词:易传 天人关系 道德共同体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编辑委员会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5年第1期2-2,共1页
商业与德性:亚当·斯密对商业社会的伦理辩护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5年第1期5-14,共10页李育书 
长期以来,商业社会受到了各种道德批评。斯密通过同情心确立社会的消极正义、发展个体的德性,通过考察社会历史表明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进步和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并批判古典德性的过时,最终回应了商业社会遭受的道德批判,...
关键词:商业社会 自私 同情 正义 德性 
共同价值的内在发生学——基于“共同情感”的反思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郑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德勒兹机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性的历史转型对社会中价值结构的形式本身提出了挑战。在现代性的地平线上,对价值的建构不应再依赖超越性的本原或根据,而是要重新寻找一种内在的发生学。借助当代斯宾诺莎主义复兴的资源,情感不仅仅被理解为主观的感受,而应被视为...
关键词:共同价值 共同情感 斯宾诺莎 现代性 
时间与历史:休谟对“法”概念的再讨论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杨璐 
关于“英国法”问题的思想史探讨,往往忽视了休谟对“法”的深刻思考。在16至17世纪西欧法权争议和法律理论演变的背景下,休谟继承孟德斯鸠的思路,批判笛卡尔式理性主义,摒弃法的意志论,强调“古老性”的合理性。他通过探讨法与习惯的...
关键词: 理性主义 习惯 历史 
论洛采《小宇宙》中的灵魂概念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5年第1期59-73,共15页李旻嫱 
灵魂概念不仅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概念,而且构成了洛采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一环。洛采相信灵魂存在,他基于对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和唯灵论的哲学立场,在《小宇宙》一书中深入探讨了何为灵魂、灵魂为何存在、灵魂的性质和官能等问题,并在廓清...
关键词:洛采 灵魂 身心关系 价值哲学 
主体性的分野——论海德格尔对康德人格理论的诠释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5年第1期74-85,共12页谈伟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选[2020]71号)的阶段性成果。
依托对康德人格理论的诠释,海德格尔从近代主体性中引出其此在学说,以实现对主体性的实践转向。然而,海氏将康德先验人格归于传统存在论之下,忽视了其自发性存在的维度。而且,康德道德人格是身体性的自由行动者,它业已摆脱传统存在论的...
关键词:主体性 先验人格 道德人格 力量存在论 
倦怠及其破解——韩炳哲论当代资本主义病症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姜逢禹 
精神政治学代表人物韩炳哲从对福柯的继承和发展出发,重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和病症。他认为,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转变为功绩社会。由于功绩社会的分裂化和碎片化趋势,个体被孤立性和超积极性所裹挟,...
关键词:韩炳哲 倦怠 新自由主义 自我剥削 共同体 
科学的道德价值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5年第1期94-108,共15页古斯塔夫·贝洛 周星哲(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国尼科科学哲学著作翻译与研究”(23BZX099)的阶段性成果。
科学与道德代表两种最高价值,二者如何衡量与协调,构成具有张力性的问题。道德和谐主义方案所预设的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和谐既非先验地不言自明,亦非经验地得到证实。事实上,真理意志超越社会意志,科学精神独立于社会权威。科学与道德之...
关键词:科学精神 道德价值 真理意志 社会意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