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品数:5910被引量:23056H指数:43
导出分析报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兰州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高校素质教育丝绸之路作品选更多>>
发文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黄少华高新才赵学勇杨恕包国宪更多>>
发文机构: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商学院甘肃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焚椒录》看辽代文学的发展水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查洪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辽金元笔记文献汇编及研究”(21&ZD271)。
辽代王鼎的《焚椒录》,是一部兼具笔记与传奇性质的优秀作品。作为传奇作品,与宋代的同类作品相比,绝无逊色。它能躲过辽代严厉文禁流传至今,既有其本身艺术力量的因素,也是一种偶然。在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辽代基本上是被忽视的,...
关键词:辽代文学 王鼎 《焚椒录》 萧观音 传奇 笔记 
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作为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学术自辩(Apologia)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金惠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西方差异性话语的四种类型研究”(17BZW002)。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命题提出于21世纪初年,仅从字面要义看可能显得逻辑不通:“文学理论”若是没有“文学”还能称之为“文学理论”吗?但是倘若对“文学”“文学性”及“文学制度”在中西方20世纪的发生或形成过程有所了解的话,...
关键词:文学性 非文学性 文学文化学 解释学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当代文论的五个悖论——兼及“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16-128,共13页张进 徐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17ZDA272)。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
关键词:“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悖论 述行性 离心解释 化域 
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边界被引量: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王兆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建设”(19ZDA253)。
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语义内涵来看,先秦时代,“文学”指文化典籍;魏晋时期,“文学”指文章著述,既包含审美性和文学性作品,也包含应用性和非文学性作品。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文体指向来看,曹丕《典论·论文》、葛洪《抱朴子》、颜之...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理论 文学性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从破解“知识之谜”到主动译介:北欧的中国文学翻译演进历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丁旭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21VGQ019)。
在北欧地区,随着传统汉学从语言学、哲学转向对当代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文学的全方位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已逐渐成为一种汉学研究的新形态,对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中国文学的世界声誉发挥了重要作用。历时地看,北欧对中国文学的翻...
关键词:北欧汉学 中国文学 翻译 马悦然(G.D.Malmqvist) 
边疆自觉、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中国观被引量: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54-64,共11页刘大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研究”(20BZW188)。
近现代中国由王朝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边疆的自觉,边民的发现、想象和书写,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观念基础。国际地理和国内空间的再认识与复杂化,意味着中国对于外部与内部、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变化。在国内外多重因素所导致的...
关键词:边疆 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文学 主体 共同体 
数字媒介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游戏新质被引量: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李利芳 彭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22&ZD275)。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审美要素,反映儿童本能心理需求。从纸媒时代到数字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和传播形式发生巨大转向,其游戏形式与游戏场域发生根本性转换。数字图书实体能够与故事分离,成为阅读游戏的新主体,读者身体亦参与...
关键词:儿童文学 数字媒介 数字儿童文学 游戏精神 游戏形式 游戏场域 
经学视域下的清代女性文学批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20-134,共15页彭国忠 陈淇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中国特色文论体系研究”(20STA027)。
清代经学兴盛,经学文本对文学创作的话语阐释极大地丰富了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清代文坛以《诗经》为理论基础,结合传统儒家的思想内旨与艺术审美,为女性文学建构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批评模式。他们从女性文学创作的合法性出发,通过言德关系...
关键词:清代女性 文学批评 经学阐释 诗教传统 性情论 以《诗》解诗论诗 
现代文学史重构之“中间物”——唐弢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新诗“经典”塑造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19-129,共11页方长安 高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186)。
新时期初期,唐弢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问世,相比于1950年代编撰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它试图重构中国新诗史,其特点是以现实主义为原则,置重文学社团、流派的诗史地位,建构出突出主流兼顾支流的述史框架,绘制群像式诗人图景,赋予...
关键词:唐弢本《中国现代文学史》 述史框架 新诗史 展览式诗人群 经典化 中间物 
无声的言说——《标本师的魔幻剧本》中的“沉默”书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17-124,共8页郭国良 赵莹 
在加拿大当代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标本师的魔幻剧本》中,“沉默”构成了一项突出的艺术特征。小说以大量人物对话聚焦大屠杀难以言表之痛,并探讨这一历史事件在当下的言说问题。这些对话中,沉默与言语交织而生,具有多重形式和深刻内...
关键词:扬·马特尔 《标本师的魔幻剧本》 大屠杀 沉默 文学想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