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诗汉译

作品数:227被引量:29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旭杨立学王宝童王东风王改娣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翻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百年英诗汉译的节奏演变:问题与展望被引量:4
《中国翻译》2021年第3期64-74,191,共12页王东风 
201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百年诗歌翻译的诗学谱系研究”(批准号:17JZD046)的成果。
本文聚焦英诗汉译的节奏演变,指出在以往的英诗汉译中,节奏的翻译问题一直存在欠缺,即便是最常用的“以顿代步”的方法实际上也没有解决节奏的节拍转换问题,更没有触及节奏的声律问题。本文对百年英诗汉译在节奏上的演变进行了概括性的...
关键词:诗歌 翻译 节奏 
英诗汉译的原则、策略及其他——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访谈录被引量:12
《中国翻译》2017年第3期56-61,共6页丁振琴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310422101)资助
此次访谈中,屠岸先生主要阐述了自己英诗汉译的原则、策略、目的及原作选择的标准等问题。先生始终信奉"信达雅"原则,但对其进行了新的阐释;他首次将诗学概念negative capability引入翻译领域,丰富了诗歌翻译理论;同时,他在英诗汉译过...
关键词:英诗汉译 原则 策略 目的 原作选择 
谈英诗汉译的几个基本问题被引量:6
《中国翻译》2014年第1期114-118,共5页曹明伦 
高校英语专业广泛使用的《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在“诗歌翻译与欣赏”这一章中以FirstLove这首诗的汉译为主要译例,从六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诗歌翻译的基本知识”:一、诗歌必备因素;二、译诗者未必是诗人;三、...
关键词:英诗汉译 诗歌翻译 英语专业 英汉互译 诗无达诂 格律诗 教程 译例 
突破英诗汉译的“传统”被引量:7
《中国翻译》2013年第2期83-87,共5页黄杲炘 
百年前出现了新诗,形式自由是其明显的现代特征。译诗随即跟进,传统形式的一统天下被打破并逐步让位。但翻译不同于创作。外国经典诗与我国传统诗一样贯穿着格律“命脉”,这是传统诗的“骨架”和将之结合成整体的纽带,决定了各首诗...
关键词:英诗汉译 格律体 形式自由 传统形式 音乐性 译诗 翻译 文字 
英诗汉译:发展中的专业被引量:4
《中国翻译》2008年第2期78-81,共4页黄杲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译英诗出版了不少,如今不妨作点整理或总结。因为百余年来的英诗汉译虽然成绩不少,但作为专业似乎并未得到广泛承认,不怎么享有专业地位,在很多人心目中,好像只要懂了英语,那么用汉语搞点诗歌翻译是不成问题的。
关键词:英诗汉译 80年代 专业地位 诗歌翻译 汉语 
也谈诗歌翻译——兼论黄杲炘先生的“三兼顾”译诗法被引量:20
《中国翻译》2005年第1期35-40,共6页王宝童 
我认为诗歌翻译应该民族化,黄杲炘先生的译诗译论就是一种民族化.黄先生肯定了诗律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地位,为汉语作为理想的译诗载体立言,提出了诗歌翻译的量化标准,特别是他发展了“以顿代步”译诗法,提出“兼顾顿数、字数和韵式”的...
关键词:英诗汉译 民族化 “三兼顾”译诗法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被引量:6
《中国翻译》1996年第1期48-51,共4页冯颖钦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冯颖钦“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一代丹青大师齐白石老先生的谈艺名言。这句名言,被奉为作画之圭臬。常言道:“隔行不隔理。”在中外翻译史上,有不少名家将绘画与翻译相提并论。比...
关键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艺术方法 省略现象 文学翻译 化实为虚 英诗汉译 译文 对立统一 倒装语序 审美情趣 
半个世纪的脚印——记袁可嘉先生翻译生涯被引量:2
《中国翻译》1995年第6期31-33,共3页蒋洪新 
时光流逝,岁月不居,诗人、翻译家袁可嘉教授从事诗歌创作、翻译和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已逾半个世纪。今天,回首他走过的历程,面对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我们不禁对这位古稀老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袁可嘉先生于1921年生于浙江余姚(即...
关键词:袁可嘉 翻译生涯 西方现代派文学 英诗汉译 外国文学研究 半个世纪 翻译与研究 自由体诗 沈从文 格律诗 
《中国翻译》1995年总目录
《中国翻译》1995年第6期64-66,共3页
关键词:《中国翻译》 1995年 总目 机器翻 文学翻译 英诗汉译 留日时期 翻译活动 翻译史 自我批评 
初期英诗汉译述评被引量:3
《中国翻译》1995年第4期44-47,共4页徐剑 
在英美诗歌译介到中国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比其它文学形式要大的多。由于英汉诗文在语言、韵律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英诗汉译从萌芽到发展步履维艰。初期英诗汉译恰逢中国思想、文化的变革时期,因而从英美诗歌翻译发韧至二十世纪三十年...
关键词:英诗汉译 诗歌翻译 英美诗歌 英诗翻译 梁启超 马君武 中国近现代文学 汉译英 中国新诗 苏曼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