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环境

作品数:1002被引量:1232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先进田建国明成满王桂龙张志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哲学宗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活动助力聋生习惯养成
《湖南教育(中旬)(B)》2017年第11期39-39,共1页陈赐莲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的终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充分考虑聋生在身心、学习、认知方面的特点,选择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德育内容,通过人文关怀、环境熏陶、情境体验、活动感悟等一系列生活化的德育方式,对他们进行良...
关键词:聋生 认知方面 德育环境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德育内容 德育方式 习惯养成 人文关怀 特殊教育 
论《道德经》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被引量:1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第5期55-56,共2页殷莎莎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多元文化的发展,我国大学生诚信观缺失、道德情感失范、节俭意识淡薄等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需要标本兼治。《道德经》中蕴含当代大学适用的德育观念,有助于用传统文化精华来指导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应遵循规...
关键词:高校德育 道德经 自我教育 德育环境 
孔子德育方法论被引量:2
《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10期15-18,共4页赵平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2011sk707zd);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德育审美化研究”(2008jyxm550)的阶段性成果
孔子德育方法论不是孔子的方法论,而是我们来论孔子的德育方法。《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谈话的言语片段,也承载了孔子成功的德育艺术。以无知的态度向人虚心求教;坚持主体间性原则以便德育通过主体与主体关系这一介体得以实现,并回...
关键词:孔子 德育方法 无知态度 主体间性 共情 德育环境 
德育环境多元化对青少年学生德育的影响与策略
《新课程(下)》2010年第3期94-95,共2页乐月群 
相对于以往单一可控的德育环境来说,改革开放后,德育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关联性、可变性等特点,而德育环境又直接影响着德育的对象,德育过程和德育的时效性,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多元化的德育环境对...
关键词:德育环境 道德观 价值观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家校联动,创造立体、统一的教育和谐环境
《四川教育》2010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本刊记者 
将德育做实、做活,成师附小除加强系列常规德育保障外,还不断探索,构建了以德育环境、德育课程、德育机制、德育队伍为主体的德育框架。
关键词:附属小学 和谐环境 德育环境 师范 成都 立体 教育 德育课程 
关于开展和谐德育工作的思考被引量:1
《广西教育》2009年第33期17-18,共2页赖展云 
开展和谐德育工作,应正确认识德育的内涵,了解德育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环境,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德育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这就需要转变教师育人观念,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关键词:和谐 德育环境 开展 德育工作 
论实践德育的基本方略被引量:1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64-66,共3页杨文生 李新月 
本文主要从实践的层面上探讨了德育得以有效推行和发展的现实路径:一是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促进个体道德意识的形成;二是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道德实践;三是营造自然、和谐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自然的状态下生成与发展。
关键词:实践德育 道德需求 自主参与 德育环境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德育环境建设被引量:22
《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1期14-16,共3页李耀臻 
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视野去审视大学德育建设,提出应重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环境教育建设,实现和谐心灵、和谐人际、和谐校园与和谐生命的完美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 德育环境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环境教育 
建构和谐学校德育环境的思考被引量:1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年第4期41-43,共3页项雪平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今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民族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不断冲击着青...
关键词:德育环境 和谐 建构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工作者 学校教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 机遇和挑战 历史与现实 传统与现代 青少年 意识形态 西方文明 民族文化 道德认知 实中 多变 
论邓小平德育环境思想的科学内涵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11期170-173,共4页彭兴富 
邓小平德育环境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 ,体现在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及人与环境关系的中介 (实践 )三个方面。在其内涵上 ,邓小平立足我国现实国情 ,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德育环境  创造 实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