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卧晚起

作品数:7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薛红强王远征闫秀丽张国喜达美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更多>>
相关期刊:《养生保健研究》《现代工商》《养生保健指南》《中华养生保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今年甲流特别"凶"?
《家庭医生》2025年第4期34-38,共5页麦蔚 
今年的春冬季流感潮与往年无异,不必过分焦虑担忧。气候冬行春令,寒中有温,防感冒宜早卧晚起,少淫欲以养精气,食五谷以厚胃肠,外防寒,内润燥。
关键词:润燥 甲流 精气 五谷 担忧 冬季流感 早卧晚起 
立冬——早卧晚起 因地进补
《自我保健》2023年第11期7-7,共1页
立冬时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日常起居应早卧晚起(太阳出来再起床),保证睡眠时长以固护阳气。饮食上可根据地域差异进行进补,如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牛羊肉;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可食鸡鸭鱼等甘温之品。
关键词:阴气 日常起居 阳气 地域差异 牛羊肉 睡眠时长 进补 北方地区 
冬日,早睡为安
《中国家庭医生》2022年第21期1-1,共1页凌茜雯 
立冬后,冬天正式拉开序幕,日渐短,夜渐长。顺时而养,生活起居也该为之一变。《黄帝内经》云,冬三月,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早入睡,天亮了才起床。
关键词:生活起居 《黄帝内经》 早卧晚起 
四神之丸,可止五更之泻
《大众医学》2022年第2期78-79,共2页闫秀丽 
中医理论认为,冬季作息宜顺应时节,适当早卧晚起,但部分人的起床时间却不受自己控制:每每凌晨天快亮时,就突然感到腹痛明显,要去厕所“一泻干里”,便意解决后,睡意却已全无。这种“扰人清梦”的腹泻叫作“五更泻”。
关键词:中医理论 早卧晚起 起床时间 
冬日调养,在于“藏”
《健康养生》2020年第1期9-9,共1页徐文兵 梁冬 
依《黄帝内经》所言,冬日调养关键,在一“藏”字。藏什么?藏好心智情绪,藏好身体勿受寒,还可配合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以“藏”得更好。好好睡觉,早卧晚起到了冬天,日短夜长,与之相应的,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要随之有所调整。所谓“早卧晚起...
关键词:《黄帝内经》 生活节奏 调养 早卧晚起 
入冬,早卧晚起藏阳气
《中国家庭医生》2019年第21期1-1,共1页凌茜雯 
北方急降温,南方“小阳春”立冬,气温暴跌。北方俗语说,“立冬一日,水冷三分”。从立冬起,江河湖水逐渐结冰,土地表层也开始冻结。但在南方,此时是“(农历)十月小阳春”。天气不算冷,有些树还二度开花,如同春天。有网友调侃:“我在南方...
关键词:小阳春 南方 二度开花 
冬日主修:早卧晚起,好好保暖
《中国家庭医生》2019年第1期54-55,共2页徐文兵 梁冬 
依《黄帝内经》所言,冬日调养关键,在一“藏”字。藏什么?藏好心智情绪,藏好身体勿受寒,还可配合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以“藏”得更好。
关键词:早卧晚起 保暖 《黄帝内经》 生活方式 
学一学冬季养生之道
《大众健康》2019年第1期73-73,共1页王远征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蛰伏。中医认为此时阳气潜藏,阴寒盛极,生机闭藏。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关键词:冬季养生 养生之道 中医经典著作 四气调神 黄帝内经 早卧晚起 起居调养 精神调养 
四季养生之道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8年第9期56-57,共2页麻树文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根据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养生的内容方式也不相同。《黄帝内经》总结古人养生经验,提出了春天是需养“生”,夏天是要养“长”,秋天是要养“收”,冬天是要养“藏”的养生逻辑,在生发、生长的基础上,必须...
关键词: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 气候变化 养生经验 早卧晚起 自然界 收敛 肺气 
画说中医——中医时间观与养生
《养生保健指南》2017年第12期48-49,共2页张相勇 
起居应四时 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晨昏和謇夏秋冬的变化规律。一年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人体在四季气候条件下生活.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适当调节自己的起居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
关键词:时间观 中医 养生 起居规律 气候条件 四气调神 早卧晚起 自然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