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调养

作品数:77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宁蔚夏朱彦刘红杜丽萍于红更多>>
相关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中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精神调养是防病健身的重要一环
《养生保健指南》2020年第7期30-30,共1页晓东 
精神健康和形体健康同属于健康范畴的两大方面。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由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可影响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从而伤及脏腑。正如《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关键词:升降出入 怒则气上 恐则气下 思则气结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举痛论 惊则气乱 
新冠肺炎愈后的中医康复调养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93-96,共4页李吉莹 
在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当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症状。中医在康复调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文章针对治愈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在精神调养、生活调养、饮食调养等方面为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 中医 康复调养 精神调养 生活调养 饮食调养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高素质中医养生学生
《中国食品》2019年第23期126-127,共2页张煜 王湘 丁苗 李峰 卓嘎 宗铮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是指通过精神调养、饮食调养、运动调养、起居作息调养等各种方法来保养身体的一种综合性强身益寿活动。
关键词:中医养生学 强身益寿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饮食调养 精神调养 养生主 
精神调养是防病健身的重要一环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9年第12期32-33,共2页晓东 
精神健康和形体健康同属于健康范畴的两大方面。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由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可影响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从而伤及脏腑。正如《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关键词:升降出入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举痛论 气机 防病健身 中医学 健康范畴 
中秋过后天渐寒,善于调养益处多
《青春期健康》2019年第20期46-47,共2页钱伟 
秋冬季精神调养要做到安然恬静、情绪稳定、胸怀开朗、心情舒畅而达到养精蓄锐。由于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会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因而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自己,学会自行解脱。
关键词:精神调养 后天 注意心理 情绪稳定 心情舒畅 气候变化 秋冬季 
学一学冬季养生之道
《大众健康》2019年第1期73-73,共1页王远征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蛰伏。中医认为此时阳气潜藏,阴寒盛极,生机闭藏。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关键词:冬季养生 养生之道 中医经典著作 四气调神 黄帝内经 早卧晚起 起居调养 精神调养 
夏季养生重在四方面调养
《家庭医学(上半月)》2018年第8期50-51,共2页丁树栋 
精神调养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要重视心神的调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合苞待放的花...
关键词:精神调养 夏季养生 四方 四气调神 
秋风萧瑟话调养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2017年第10期18-18,共1页宁蔚夏 
精神调养 秋天的萧瑟之景,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多愁善感。中医理论认为,秋内应于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秋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关键词:精神调养 《黄帝内经》 中医理论 
科学度夏谨记“三调养”
《养生保健指南(中老年健康)》2017年第7期28-28,共1页杨毅 
精神调养夏季人心火较旺,易烦躁不安、心神不定,因而要“静心、养心”。这里所说的“心”是指精神、情志。即要心平气和,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可以气血通畅,振奋精神,切忌大悲大喜,切忌发怒。此外,养好精神还需有一个良好的作...
关键词:精神调养 科学 烦躁不安 心平气和 夏季 
夏日的养神之道
《科学养生》2017年第6期12-13,共2页宁蔚夏 
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在精神调养上要体现一个“放”字。即是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使精力充沛、锄菏,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养神 夏日 精神调养 精力充沛 夏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