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课教学

作品数:526被引量:16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贾美华吕鄂圻虞莉雅陈燕华申慧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渗透美
《新作文(教研)》2021年第1期0225-0225,共1页高俊东 
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的美,指的是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
关键词:思想品德 社会课教学中 渗透美 
试议初中社会课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东西南北(教育)》2020年第23期281-281,共1页林飞 
社会课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尽早熟悉社会。课程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教师只需在旁进行引导。文章对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分析,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社会课 学生主体性 教学实效 
刍议初中社会课教学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南北桥》2020年第7期104-104,共1页周锦山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教育理念.与此相适应,初中社会课教学也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学艺术——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
关键词:初中 社会课 学生主体性 
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中国农村教育》2020年第9期2-3,共2页周士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这一重要课题。作为一项具有较强人文性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文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成为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 人文精神培养 学生人文素养 教学中 
浅谈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效的策略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A02期256-256,共1页王彩云 
如何实施好《品德与社会》这门新课程?如何提高实效?本文从四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策略:一是重视实践体验,提高学法的迫切性;二是努力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积极引导爱国的行为;三是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四是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学法守法 爱国 自主活动 开放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路径探索
《明日》2019年第41期0251-0251,共1页李艳新 
经过实践探索,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标准,教学思维简单、教学方法形式化、教学过程低效化等问题。因此, 以 践行能力为目标的基本原则, 通过阅读教学、基于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多元视角为手段、以社会价值为取向、有效提问、比 较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 学生 教学路径 核心素养 
初中社会课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年第20期74-75,共2页陈林琪 
社会课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尽早熟悉社会.课程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教师只需在旁进行引导.文章对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分析,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社会课 学生主体性 教学实效 
在社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渗透
《女报》2019年第9期71-71,共1页朱春艳 
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网络信息……这些新设学科的成熟发展已经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铺设道路。其中内容已经列入到小学课程中,开设社会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
关键词:德育 思想渗透 道德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与学生道德情感培育探寻
《明日》2019年第35期0361-0361,共1页李瑞 
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学生的小学阶段就是他们人生起步的晨时,是其思想萌发的春季。 小学的孩子们正处于智力和身体迅猛发展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行为模式的养成都在这一时期打下 基础。因此,...
关键词:小学阶段 道德情操 品德与社会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祖国》2019年第15期274-275,共2页赵洪余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与家长必须正确的对待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核心价值,从而树立更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关键词:小学生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