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意蕴

作品数:683被引量:60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振闻吕林海蒋喜锋彭志武黄柏青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聊斋志异》中人的异化主题及深层意蕴
《文学教育》2014年第19期44-45,共2页张智文 
人的异化,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出现了诸如《阿宝》、《促织》等诸多名篇。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在此题材下的有关爱情、复仇及惩戒这三个主题,并进一步揭示了在此主题下所包含的深层的社会意义和心理诉求。
关键词:聊斋 异化 心理诉求 自由 
读《文学解读学导论》有感
《文学教育》2009年第A11期120-120,共1页陈晓霞 
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研究,并率先提出"语文文化学"。曹教授在其《文学解读学导论》一书中提到:"从文学本体论来看。
关键词:文学解读 文学本体论 师范大学教授 曹明海 情与景 文学作品 篇章结构 深层意蕴 感悟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 
审美心理定势对培养审美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09年第A09期28-29,共2页杜晋芳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心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一方面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由浅入深的、由局部到整体,由外部形象到内部实质再到深层意蕴的审美把握,使对象的审美价值在审美主体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另一方面,审美对象的价值也不断影响着...
关键词:审美心理定势 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 深层意蕴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价值 美育论 感受力 外部形象 审美态 
马原《虚构》的深层意蕴被引量:3
《文学教育》2008年第19期121-123,共3页肖盈盈 
马原是当代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发表于1986年的小说《虚构》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文学创作核心理念——“小说即虚构”的最好阐释。《虚构》叙述了一个汉族人进入西藏某麻风病人禁区,在与世隔绝的“玛曲村”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
关键词:《虚构》 马原 文学艺术形式 代表作家 元小说 文学创作 叙事模式 批评理论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深层意蕴
《文学教育》2008年第2期109-109,共1页庄海志 
苏轼政治上的挫折,屡遭朝廷放逐的经历,并未影响动摇他的思想品行,反而精神更坚韧,人生理念更厚实,人格更加趋于完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就写他在人生风雨面前,从容地抬起头来,冒雨前行,表现一个真实的我,使生...
关键词:风波 人生理念 思想品行 生命 
《后赤壁赋》的深层意蕴
《文学教育》2007年第7X期107-107,共1页薛金英 
《后赤壁赋》做于作者人生落寞时期——被贬黄州时。纵观历代有成就的作家,挫折似乎是绝好的阶梯。屈原如此,李白如此,李清照亦如此。一综"乌台诗案",差点儿没将苏轼置于死地(苏轼亦有"
关键词:后赤壁赋 深层意蕴 贬黄州 乌台诗案 《前赤壁赋》 生死场 夜雨 苏公堤 寂寞沙洲冷 自心 
新诗教学要落实“三点一旨”
《文学教育》2007年第4X期56-57,共2页杜秀清 
新诗是五·四时期新文学的主要内容,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既吸收了西方的营养,又借鉴了传统诗词的经验。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导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 现代文 教学单元 天上的街市 传统诗词 诗歌教学 语言美 深层意蕴 鉴赏能力 范读 
《背影》深处是精神
《文学教育》2007年第3X期98-99,共2页王瑞法 
作者为什么不正面地描写父亲的形象?可以说父亲正面的形象绝对没有父亲"背影"形象那么完美;作者为什么不正面表扬肯定父亲的言语?可以说文本中出现的六次关怀的话语远不如父亲"背影"付诸行动那么完美;作者为什么最初对父亲没有心心相印...
关键词:《背影》 叙事散文 深层意蕴 朱自清先生 恋父情结 毫无察觉 思考者 心灵深处 毫不掩饰 含蓄蕴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