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性味

作品数:24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刘筱娴方朝晖匡调元赵进东王召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社区医学杂志》《家庭用药》《食品与生活》《保健医苑》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环境食品学: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方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142-151,共10页李斌 
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662020SPPY001)。
食品及环境均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主流的西方营养学、膳食学侧重于研究环境地理、气候条件或饮食模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忽略传统食品的健康作用与其起源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耦联关系。本文首先全面概述环境地理、饮食模式与人...
关键词:环境食品学 饮食模式 食物性味 耦合 健康 营养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食物性味与食物颜色的关联特征研究被引量:2
《时珍国医国药》2019年第5期1270-1273,共4页张默澜 李艳玲 林叶萍 徐佳慧 颜巧彦 柳春红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D0400602)
目的探究食物性味与颜色的关联性。方法选取生活中常见的379种食物,根据其性、味、颜色,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经卡方检验,食物四性与颜色之间显著相关(P<0.05),食物五味与食物颜色之间显著相关(P<0.05)。按从寒到热依次递增赋值评分,...
关键词:四性 五味 颜色 食物 关联性 
立秋养生,当食酸味
《康复》2018年第8期25-27,共3页海燕的厨房 
五味之中,酸最开胃,也最解味。酸味是一种基本味,有除腥、解腻、提鲜、增香等作用。八月正逢立秋,养生主张以收敛为原则,而收敛在食物性味中又以酸味为主,应季而食。本期“健康煮张”特别带来三道酸味时令美食。
关键词:酸味 养生 食物性味 收敛 
饮食有五味 进补分四季
《饮食保健》2017年第1期49-50,共2页燕声 
中医认为食物有“五味”,所谓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食味。食物的五味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出:“辛、酸、甘、苦、成,各有所别,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
关键词:饮食 进补 食物性味 五脏 
体质食养“24字诀”
《家庭用药》2015年第2期48-49,共2页匡调元 
体质食养是一门新兴学科,一方面要辨明每个人的体质类型,另一方面又要认清成百上千的食物性味和功能。不仅如此,还要把两方面正确地结合起来,合错了就会吃错,非但得不到营养还会吃出问题来。为此,我们为体质食养的理论和方法编了2...
关键词:体质食养 新兴学科 体质类型 食物性味 虚则补之 
基于三早防治体系采取中医综合方案干预糖耐量减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90-92,共3页方朝晖 赵进东 王建和 叶学红 董莉莉 汤大伟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糖尿病(编号:200812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基于社区的糖尿病中医药干预研究(编号:20100700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内分泌学(编号:2009122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安医学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BA126B00);安徽省卫生厅中医专项课题(编号:2012zy26)
糖耐量减低(IGT)即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属中医脾瘅范畴。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建立IGT三早防治体系,探索中医综合方案(基于食物性味的食疗、八段锦、甘淡平补法)干预IGT的理论依据,目的是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 三早防治体系 食物性味的食疗 八段锦 甘淡平补法 
饮食补身需辨食物性味
《健康生活》2012年第7期40-40,共1页蔡海雁 
我国传统医学对饮食补身甚为讲究。中医的饮食营养,对食物的选择,尤其对病中食物的选择。必须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还要与所用药物相辅佐。正如《本草求真》中一段记载指出的“食物虽为养人之具,然亦于^脏腑有宜,不宜”,又指...
关键词:食物性味 食补 传统医学 饮食营养 辨证论治 本草求真 脏腑 
探索食物“性味”理论的科学内涵,更好地为治未病服务被引量:5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年第4期710-713,共4页梁嵘 王召平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1CB505402):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负责人:刘嘉
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是食疗,食疗的理论指导是食物性味学。本文认为:古代的中医发现了身体可以感知食物的刺激,并能够做出应答这一事实,并采用四气五味的假说来表述这一现象。因此,食物性味学是研究摄入食物后的身体感觉,以及身体的应...
关键词:治未病 食物性味 四气五味 感觉生理 代谢调控 
“四性”“五味”话养生
《医药保健杂志》2009年第17期44-45,共2页张岩山 
“药食同源”与食物“四性” 传统医学最重要的一项主张就是“药食同源”,认为有些药就是食物,而基本上食物都具药性和药用价值,通过“食补”、“食疗”治疗某些疾病,比吃药好得多。由此,也将中医理论中药物具有“四性”、“五味...
关键词:养生保健 “药食同源” 食物性味 日常饮食 传统医学 药用价值 中医理论 
常见食物性味一览表
《食品指南》2009年第7期90-90,共1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