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作息

作品数:26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周贻谋刘铜华吴丽丽冯五金张伯礼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匹兹堡大学山西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养生保健指南》《养生保健指南(中老年健康)》《中国保健营养》《长寿》更多>>
相关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寒冬科学睡 养生之佳期
《现代养生》2018年第21期14-15,共2页钱伟 
冬天气候寒冷,人们活动量减少,于是大家开始考虑冬季养生——“补冬”的问题。人们通常认为“补冬”即是要服用大量有营养的食物或药物,却忽略了睡眠才是养生的关键。中医认为,冬令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渐趋收敛、闭藏,此时起居作息更要注...
关键词:冬季养生 科学 寒冬 睡眠状态 营养吸收 起居作息 快速修复 受损细胞 
夏季养生 清火戒躁
《东方药膳》2018年第8期13-13,共1页邓凯 
夏日养生保健需要及时调整起居作息,可适当夜卧早起,早晚宜延长户外活动时间;饮食方面应适量吃些清火祛湿的食物,并戒躁制怒,保持平和的心态准备安然度夏。天热易耗心阳伤阴液,夏季养生非常重要,夏天易消耗心脏阳气;另一方面,...
关键词:夏季养生 戒躁 清火 出汗过多 起居作息 养生保健 活动时间 饮食方面 
天气渐凉 滋阴温润调情志
《大众健康》2017年第9期62-63,共2页张晗 
气候转至九月,此时,除气温开始发生变化,自然界的阳气也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因而起居作息要相应进行调整。
关键词:调情志 天气 滋阴 起居作息 自然界 
健康俗语,要辩证看待
《糖尿病天地》2016年第12期54-55,共2页黄汉莹 
谚语和俗语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大多反映人们的生活实践经验,口口相传。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对这些生活俗语视为健康宝典,起居作息完全按照这些俗语来、可是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今天,这些俗语未必都是正确的。
关键词:健康 科学生活方式 辩证 实践经验 起居作息 老年人 
夏秋交替,颐养胃气
《大众医学》2016年第8期44-45,共2页
每年8月23日前后是处暑节气,意为炎热暑天将结束,故有“暑气至此而止矣”之说。处暑虽然表明暑天将结束,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中午还较炎热,每日的温差开始增大。处暑节气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
关键词:夏秋 胃气 颐养 天气变化 起居作息 早睡早起 自然界 节气 
8月26日全国律师咨询日——处暑时节,多睡一小时
《双足与保健》2016年第4期5-5,共1页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
关键词:咨询 律师 多睡 气血阴阳 起居作息 老年人 自然界 
经前紧张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家庭医学(上半月)》2016年第1期12-12,共1页曹淑芬 
经前紧张症又称经前紧张症候群,属于妇科病症,多见于35岁以上妇女,通常在40岁达到高峰期,一直持续到更年期。对女性来说可算是一种周期性困扰,严重者还会影响到起居作息、人际关系,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头晕、呕吐、腹胀、便秘、...
关键词:经前紧张症 中医辩证治疗 妇科病症 起居作息 人际关系 心情烦躁 身体浮肿 乳房肿胀 
古今养生佳言
《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3期42-42,共1页渝文 
古人在养生方面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现摘录数则,供读者参考。 《保生要录》指出善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亦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起居作息,过度或不及都无益...
关键词:养生方 起居作息 古人 血脉 
仲景养生坊
《中国药店》2014年第17期96-96,共1页
对症“下药”,夏季巧养生 夏季炎热,空气潮湿,心火旺盛,养生的重点应该在于健脾祛湿、清热消暑及补养肺肾。除了起居作息调养之外,日常的饮食同样也可以起到滋补作用。
关键词:养生 仲景 健脾祛湿 起居作息 滋补作用 心火旺 养肺肾 夏季 
秋分时节美食多
《中老年保健》2014年第9期38-38,共1页马莹 王云 
到了秋分.就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秋分时昼夜时间相等,养生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
关键词:美食 事故 饮食 阴阳平衡 至真要大论 昼夜时间 阴平阳秘 起居作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