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文献

作品数:18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黄增寿邱冰郜林涛艾红娟李仕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华中国学》《现代语文》《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江学术》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汉译经文献与本土文献关系小句对比研究
《现代语文》2023年第8期9-15,共7页江永凤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古汉语中土文献与佛经文献定中结构对比研究”(2021BYY001)。
东汉时期的关系小句在中土文献和译经文献中,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两者的共性主要体现在:都存在由“者”“所”“之”标记的关系小句,包括有核关系小句和无核关系小句。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者”的关系化范围在两种文献中存在区别...
关键词:关系小句 东汉 译经文献 中土文献 对比研究 
《中华正音》中的量词“没(儿)”及相关问题被引量:3
《中国语文》2019年第5期544-547,共4页程亚恒 
“没”是“沒”的俗字①,是一个历时久远的常用词。在传世的中土文献中,“没”最常见的用法是作动词,有时也用作副词,间或也有名词的用法(古代历法和古地名)②,而用作量词的情况却极其罕见,至少目前的中土文献中还没有看到“没”作量词...
关键词:量词 正音 中华 词的用法 中土文献 “没” 古代历法 常用词 
中古佛典与中土文献词汇差异举隅
《法音》2016年第8期51-56,共6页胡静书 
东汉以降.佛教传人我国,开始出现大量汉译佛典,对我国的思想、宗教、文学、语言产生深远影响。在汉语史研究领域,上世纪以来,佛典文献开始得到较多关注.这是由于佛教传播要适应普通大众.佛经中含有较多口语性强的词汇、语法成分...
关键词:汉译佛典 中土文献 词汇差异 汉语史研究 中古 佛教传播 语法成分 口语性 
东汉语料与词汇史研究刍议
《华中国学》2016年第1期47-52,共6页方一新 
研究表明,许多六朝乃至唐宋流行的词语,其源头可以上溯到两汉。尽管西汉不少作品的语汇就已呈现出与先秦作品的较大差异,并且出现了像王褒《僮约》一类的口语化文献,但是比较集中地反映当时口语面貌且具有词汇史研究价值的材料,如翻译...
关键词:词汇史 《中本起经》 口语词汇 中土文献 复音词 
姚秦译经与同期中土文献疑问词之比较研究
《长江学术》2013年第4期94-99,共6页王玥雯 
武汉大学2012年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鸠摩罗什译经语言多维研究";项目编号2012YB015;武汉大学"70后"学者学术团队建设计划项目"面向理论和应用的中古汉语多维研究";武汉大学文学院211青年项目"中古汉译佛经疑问句研究"
姚秦译经中疑问词的使用与同期中土文献相比较,既有一致之处,亦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其一致处在于,二者都共同体现出中古语法承旧启新的新风貌。其特性则体现为:承旧方面,译经比之中土文献,更少使用萎缩消亡中的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
关键词:译经 姚秦 疑问词 比较研究 
汉译佛经中并列连词“及”简述
《河池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38-41,共4页薛蓓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语义分析的古汉语连词研究"(2013SJB740001)
在汉译佛经中,并列连词"及"发展出新的用法,扩大了自己的使用范围,出现了一些和中土文献不同的用法:1、由于仍然保持了其固有的陈述性表述功能,所以"及"所连接的动宾短语常用作句子谓语;2、并列连词"及"可以连接两个或几个在结构形式和...
关键词: 汉译佛经 中土文献 差异 
禅宗文献带“子”称谓现象考察被引量:1
《法音》2013年第6期29-35,共7页鞠彩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唐宋禅籍称谓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2YJA740032
关于"子"用作名词后缀的现象,前人多有探讨。梁晓虹(1998)专门研究了禅宗典籍中"子"的用法,其中涉及到部分称谓名词。我们观察到禅宗文献中存在大量带"子"称谓名词,并且有泛化的倾向。一方面沿袭了中土文献若干"子"缀称谓名词...
关键词:禅宗典籍 中土文献 称谓 “子” 名词后缀 汉译佛经 
从程度副词看中土文献与汉译佛经的差异被引量:1
《泰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83-87,共5页张家合 
中土文献和汉译佛经是不同质的,在语言使用上存在着不少差异。比较中土文献与汉译佛经的程度副词,可以得到六种不同的类别。程度副词在两种文献中的使用情况主要受到使用频率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的制约。
关键词:程度副词 中土文献 汉译佛经 差异 
早期汉梵语言接触与汉译佛经的出现——以“浮屠”、“桑门”、“伊蒲塞”诸词在中土文献和汉译佛经中的运用情况为例被引量: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90-94,共5页杨同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译佛经词语的佛教化和本土化演变研究"(11BYY0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语言接触和文化互动:汉译佛经词汇的生成与演变研究"(09XJC740008);第4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0440737)
详细考察代表东汉早期佛教传入中国的佛教词语"浮屠"、"桑门"、"伊蒲塞"等在中土文献和汉译佛经中的运用情况,可以发现,这些旧有的佛教词语与后来东汉末期出现的汉译佛经词汇不是一个系统,后来的译者可能不了解这些词语,也没有采用这些...
关键词:语言接触 汉译佛经 佛教词语 词汇系统 
中古时期中土文献“非为”式否定判断句论析被引量: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97-103,共7页姚徽 
系词"为"在上古已经萌生并早于系词"是"的出现,到了中古时期,伴随着系词"是"和有系词判断句的迅猛发展,系词"为"也渐渐发展成熟,表现在使用范围的扩展和语法功能的增强上。"为"不仅用于肯定判断,也可用于否定判断;不仅用于谓词性判断句...
关键词:“非为” 中古 中土文献 否定判断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