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离职

作品数:252被引量:1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曹吉星孟超刘伟杰于长富陈广益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劳动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档案保管单位对劳动者的处理决定无效
《中国劳动》2015年第12期51-52,共2页程立武 
案情简介 原告谭某于1990年自持档案,将档案转入被告北京市某区街道劳动服务公司,但双方并未建立劳动关系,此后档案由被告公司保管。2001年6月11日,被告在原告的失业人员情况表中失业原因一栏中记载的内容为"自动离职"。2001年6月20...
关键词:档案保管 处理决定 自动离职 劳动服务公司 失业人员 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案件 职业介绍 劳动合同 职工档案 
劳动者自动离职行为之劳动关系处理被引量:1
《中国劳动》2014年第6期41-41,共1页纪锡坚 
劳动者自动离职,也称擅自离职.是指劳动者未经用人单位同意或未事先告知用人单位,随意或擅自脱离所在工作岗位和所在单位的行为。《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者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更加方便和自由,但仍有许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劳动...
关键词:劳动关系处理 离职行为 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解除权 用人单位 解除劳动合同 自动离职 
谈解除劳动关系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被引量:1
《中国劳动》2010年第9期56-56,共1页徐小年 
因解除劳动关系引发劳动争议仲裁或者诉讼的纠纷,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劳资双方不存在书面的辞职或者辞退通知,由此形成各执己见的冲突。当职工主张被用人单位口头辞退时,用人单位则会反驳职工自动离职,由于双方均无...
关键词: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案件 证明责任 分配 劳动争议仲裁 用人单位 自动离职 离职行为 
劳动者提出辞职是否就意味劳动关系解除被引量:1
《中国劳动》2008年第7期48-51,共4页陈特 邱琳 
劳动者提出辞职申请是否要经单位人事部门批准并下文,劳动关系才能解除。本案争议即因没有批文,导致劳动者在若干年后,要求单位补发工资,办理退休手续。在审判实践中,有这样一些称为"长期两不找"的劳动争议案件。本文对这类劳动争议处理...
关键词:辞职报告 劳动关系解除 劳动者 工资待遇 自动离职 案情简介 签订协议 
如何理解自动离职与除名被引量:1
《中国劳动》2002年第7期37-38,共2页于长富 陈广益 史继科 
关键词:自动离职 除名 企业 劳动关系 劳动法 劳动仲裁 
裁决生效近6年当事人能否申请再仲裁
《中国劳动》2002年第9期45-46,共2页冯清荣 
关键词:劳动合同制 停薪留职 管理费 自动离职 仲裁 案例分析 
我们是如何做好长期不在岗人员劳动合同签订工作的
《中国劳动》1993年第2期33-33,共1页石建华 
众所周知,国营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象我们太钢这类老企业,多年来沉淀了相当数量的长期不在岗人员。能不能妥善正确的处理好这个问题。
关键词:在岗人员 劳动合同 签订工作 自动离职 三项制度改革 劳动能力 劳动鉴定 太原钢铁公司 待聘人员 定编定员 
固定工制度在改革中
《中国劳动》1985年第4期11-12,共2页
河南省鹿邑县粮食局在本系统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一律参加劳动组合。被组合的人员,由企业与之签订用工合同。合同期满一年时,表现好的可续订合同,表现不好的可终止合同。
关键词:固定工制度 用工合同 劳动合同制 终止合同 发奖金 表现好 福利待遇 自动离职 定员定额 劳动积极性 
执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工作问答
《中国劳动》1984年第8期15-,共1页
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中规定的开除和除名有什么区别?答:开除和除名都是企业采取的组织处理形式,但是在性质上有一定的区别。开除是企业对犯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一条所列错误的职工的最高处分形式。
关键词:奖惩条例 组织处理 自动离职 劳动人事部 年度计算 三十天 
建议把调转工作介绍信装入本人档案
《中国劳动》1984年第22期25-,共1页王增凯 
我们在办理一名干部离休手续的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件事:从这名干部的登记表看,他是1948年参加当地人民政府领导的丝绸厂工作的,1952年转到另一工厂工作,本人能提供证明人。当时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也都证明他是1948年参加工作的。但是。
关键词:干部离休 工厂工作 自动离职 历史资料 证明作用 离休待遇 工作调动 工作历程 中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