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据

作品数:4122被引量:13616H指数:4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二占林正军文旭王艾录孙毅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外语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GenAI时代的智能翻译素养:现实基础、学术理据与概念框架
《外语教学》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王少爽 骆潇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技术赋能时代译者信息素养的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BYY1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凭借其类人的理解、生成和创作能力,引发人类知识获取和人机交互方式的重要革新。作为一种跨语言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活动,翻译实践受到Gen AI技术的全面影响,工作模式发生深刻变革,要求译者必须对其翻译能力进行智...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 翻译技术 翻译能力 人智协同 智能翻译素养 
英汉“颜色形容词+宾语”构式特征及其认知理据被引量:4
《外语教学》2023年第6期29-36,共8页成刘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超常动宾构式历时演变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20BYY009);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基于概念整合的汉英形宾构式历时演变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CX202204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于在线语料库COCA和BCC语料数据的分析,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颜色形容词+宾语”构式的语用、句法和语义特征的共性和差异。英汉语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基本颜色词的频率、颜色词的及物化、颜色词及其构式的语义类型。英汉语的差异主要表...
关键词:英汉“颜色形容词+宾语”构式 认知理据 识解 
从翻译叙事研究到自译叙事研究:借鉴与理据被引量:4
《外语教学》2022年第1期95-100,共6页张倩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和史料的霍克斯英译《红楼梦》译者决策过程研究”(项目编号:2019M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文学研究理论的叙事学具有极强的工具性,拥有一套成熟的文本分析参数,可以为叙事文本分析和阐释提供科学系统的依据。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有学者尝试将叙事学引入翻译研究,以叙事学为取向对翻译文本与原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然而迄今为...
关键词:叙事学取向 翻译研究 自译研究 理论适用性 
英汉隐喻型断定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理据性探索被引量:3
《外语教学》2020年第5期16-21,共6页匡芳涛 司卫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5ZDB09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认知语义学研究”(项目编号:SWU1709110);重庆市研究生科研项目“类型学视野下英汉存现动词与存现构式的语义互动研究”(项目编号:CYB190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界对断定构式“等同”和“归属”分类的依据是断定构式中主语和宾语所指称的内容,其缺陷是不能充分地说明隐喻型断定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本文基于范畴化理论和构式语法,重新审视隐喻型断定构式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句法语义特...
关键词:隐喻型断定构式 句法语义 理据性 信息结构 图形—背景 
口语语篇中省略的认知-功能理据研究被引量:4
《外语教学》2020年第3期35-40,共6页王萌 林正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认知教学语法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AYY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省略在口语中是常见的现象。本研究试图从认知-功能的视角探讨口语语篇中的省略现象,解析其认知-功能理据。省略表达的产出与理解体现了认知与功能的互动与协作,"产出-理解"的一体性和互动性以认知-功能的融合为前提。省略产出以人与世...
关键词:认知-功能 口语语篇 省略 产出 理解 
汉英习语变异构式的理据研究:隐喻-转喻连续统新释被引量:6
《外语教学》2020年第3期41-46,共6页黄曼 廖美珍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语言中汉英习语变异的生态语言学研究”(项目编号:17CYY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网络和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习语被赋予了许多新颖的形式和用法,从而演化、衍生出诸多变体。本文基于自建汉英习语变体的小型语料库,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习语变体构式新创意义生成与理解的重要理据,这两种理据也是变体构式识解机制的重要组...
关键词:习语变异 构式 理据 隐喻 转喻 连续统 
宋朝至明朝译者地理分布规律的社会文化理据被引量:8
《外语教学》2020年第2期98-102,共5页贺爱军 侯莹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翻译地理学的理论构建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AYY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宋朝至明朝期间,译者主要聚集于丝路地带、译馆与译经院所在地、文化中心地三个区域。丝路地带往往是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汇碰撞地区,民族语佛经译者和汉籍译者因此大量涌现。馆及译经院的原因在于--统治者为创制与推广本族语言文字,高度...
关键词:译者的地域分布 文化交汇 丝路地带 文化中心地 
网络冒犯的语言实现方式及人际语用理据探析被引量:10
《外语教学》2019年第2期32-37,共6页陈倩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际语用能力研究"(项目编号:16JJD740007);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生态语言学视阈下的网络人际冲突语用研究"(项目编号:SKGG16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冒犯研究多关注面子威胁,却忽视社会规范的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百度贴吧中有关公共话题的讨论为语料,基于社会规范和社交权的讨论,发现网络冒犯通过规约化不礼貌范式得以实现,具有攻击直接性、多元负面性和多重序列性特征,其语用理据...
关键词:网络冒犯 不礼貌范式 社会规范 社交权 道德秩序 
英汉转喻构词理据对比研究被引量:10
《外语教学》2018年第4期24-28,64,共6页卢卫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认知语义视角"(项目编号:11BYY114)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为指导,考察转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在英汉构词中的作用,揭示了转喻构词的方式和规律,证明了转喻是英汉构词的重要方式,指出了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异同并分析了异同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就跨...
关键词:构词 概念转喻 理据 对比研究 
构式的认知理据研究:以“VNA it that”构式为例被引量:2
《外语教学》2018年第3期21-25,共5页张翼 李竹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5ZDB0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认知语法通过建立构式理据为构式语法理论提供了补充。在网络化的语法表征中,"VNA it that"构式可以在外部通过范畴化关系得到允准。在构式内部,后指代词it标记了物化能力和参照点关系的应用,使得构式成分可以在概念层面对应融合。认知...
关键词:认知理据 构式 通用认知能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