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转向

作品数:30被引量:10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后亮方珏张秀琴张会永王永忠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大庆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学理论》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亲亲为大:现象学的儒学转向与儒学现象学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5期32-34,共3页朱刚 
现象学与儒家哲学的相遇、会通,给现象学带来一次全新转向,即儒学转向,促成一种崭新的现象学形态即儒学现象学。现象学的这一转向主要由张祥龙开启,张祥龙的哲学思想也是儒学现象学的主要代表。现象学的转向:以作为实事本身的时间性为...
关键词:现象学 儒学转向 神学转向 亲亲为大 伦理学转向 时间性 儒家哲学 哲学思想 
萨特的伦理学转向被引量:1
《伦理学研究》2023年第4期78-85,共8页屈明珍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揭示了在“人的实在”中有一种原初的自由自主性,它源于意识的本体论结构。这可能产生逃避自由的“自欺”和自我与他人之间相互争夺自由的冲突,从而导致“自由悖论”。在《伦理学笔记》中,萨特指出,《存在与虚...
关键词:萨特 自由 本真 转化 伦理学 
哲学与行动:重审福柯的“伦理学转向”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1期4-14,共11页傅善超 
“伦理学转向”是学术界概括福柯晚期思想的共识,它在西方引起过质疑,却几乎没有研究沿此方向继续推进。对福柯晚期思想的“伦理学转向”式解读本身包含一种与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同构的现代性批判,因此不大可能是福柯的原意;更重要的是,...
关键词:福柯 伦理学转向 自我的技术 哲学行动 直言 
人格同一性研究的伦理学转向与人的生活回归被引量:1
《社会科学研究》2022年第6期127-134,共8页高新民 罗岩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意向性与人工智能建模基础问题研究”(20YJA720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格同一性理论最新发展研究”(18BZX113)。
在以前的全部西方人格同一性哲学中,形而上学的动机和维度一直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20世纪末特别是最近二十年来,这一格局有所变化,价值论的、规范性的、人生哲学的动机开始在本领域的“动机市场”中分得较大份额。相应地,本领域诞生了...
关键词:人格同一性 同一性危机 伦理学维度 人的生活 实践转向 
苏格拉底是否信神--《申辩篇》中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转向
《学理论》2022年第6期34-37,共4页谭智秀 张艳婉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儒家身心观的伦理之思”(16FZX028)。
苏格拉底是否信神,是一个事实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在柏拉图《申辩篇》中,面对雅典人关于“不信神”和“败坏青年”的两项指控,苏格拉底进行了申辩。苏格拉底并非无神论者,他遵从神的指示而行动,以神的命令规范自己的行为,忠诚地侍奉...
关键词:苏格拉底 申辩篇  伦理学转向 
从苏格拉底转向看伦理学的性质与功能被引量:2
《伦理学研究》2021年第5期63-69,共7页常永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美德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研究”(18CZX055)。
在笛卡尔之前,西方哲学的基调主要是由苏格拉底奠定的。苏格拉底完成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转向,通常称之为伦理学转向。受阿那克萨戈拉启发,苏格拉底放弃了早年从事的自然哲学研究,转而在灵魂层面寻求真理。通过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伦理...
关键词:苏格拉底 美德 净化灵魂 伦理学转向 
从神秘宇宙到道德宇宙:中国上古“天命”观的伦理学转向
《今古文创》2021年第37期72-73,85,共3页张芳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JZ009)。
中国上古时期以“天人关系”为核心的宇宙观,经历从神秘主义向理性主义转变的漫长过程。殷代以前人们完全依赖自然,将上天视为宇宙主宰的至上神。在殷人的信仰体系中,神灵的人格化与祖先的神灵化处在一个互动过程中。周代在政权合法性...
关键词:殷周 宇宙秩序 天命观 伦理学 
纪录片研究的“伦理学转向”被引量:2
《新闻大学》2021年第7期107-118,123,共13页聂欣如 
纪录片研究的"伦理学转向"是21世纪到来前后在西方产生的一种纪录片理论。在这之前,西方已经有了关于纪录片本体"客观性"的争论,一些人认为纪录片并无"客观"可言;"伦理学转向"则更是把如何对待个人作为了纪录片的核心问题,并以之批评传...
关键词:纪录片 伦理学转向 个人主义 
从主体性到他者性:教育伦理学转向被引量:4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1-12,共12页朱琦 黄甫全 陈思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卓越教师行动研究的知识创造原理与方法研究”(20YJC88000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3批特别资助(站中)“AI教师主讲型课堂师生适应性研究”(2020T130213)。
确立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辉映着教育伦理学转向的文化胜任力发展观。主体性哲学孕育了教育认识论,将教学规定为一种特殊认识活动,高扬个人主体性,解蔽主体胜任力发展,却僭越了课堂里一众他者。为消解主体性的“精致利己主义陷阱”,...
关键词:主体性 主体间性 他者性 教育认识论 教育社会学 教育伦理学 胜任力发展 
罗兰·巴尔特中性写作的理论渊源与伦理学转向——以布朗肖作为参照:从“文学的绝对”到il y a 的启示
《国外文学》2019年第4期9-18,152,共11页惠天羽 
西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孵化计划项目“罗兰·巴尔特的哲学路径与东西方比较视域下的中性研究”(项目编号:389180010)的阶段性成果
中性写作是罗兰·巴尔特在其理论生涯后期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并不是对零度写作的发展,而是具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巴尔特援引耶拿浪漫派及其纲领“文学的绝对”,旨在阐明中性写作首先指向的是文学和文学理论的交互式自我生产,其中...
关键词:罗兰·巴尔特 中性写作 布朗肖 他者 伦理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