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感

作品数:251被引量:4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薛法根唐芬芬周莉花徐蕴曹军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上虞市春晖中学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把握神韵,感受民族音乐之美——音乐欣赏课《二泉映月》教后感
《山东教育》2021年第31期32-32,共1页杨洁 
《二泉映月》是二胡音乐乃至整个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经典,那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动人旋律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作为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感受其浓郁的民族音乐特点,品味民族音乐之美,可以说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一、引导学生把...
关键词:《二泉映月》 音乐欣赏课 二胡音乐 教后感 音乐教师 民族音乐 音乐之美 欣赏作品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教后感思
《中学语文》2020年第20期73-77,共5页吴小丽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三单’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实践成果,课题立项编号“普教重点自筹233”,主持人吴小丽、刘祥。
【设计思想】在八年级学生中推进《海底两万里》的整本书阅读时,最大的障碍在于叙事主线之外的各类科普性内容。无限丰富的海洋学、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和气象学知识,或许能激发少部分学生对海洋与科学的热爱之情,却很难适应整本书...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科普性 抓大放小 气象学 教后感 整体性认知 叙事主线 海洋学 
浅谈孟子的论辩艺术——《先秦诸子选读》教后感
《中学语文》2019年第27期14-16,共3页周风林 曹永芹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理论家刘勰对孟子的高度评价;郭沫若在他的《十批判书》中称孟子是“以好辩而受非难的人”:这些评论都证明了--“亚圣辩才冠古今”。
关键词:《十批判书》 著名理论家 三寸之舌 论辩艺术 郭沫若 孟子 
利用文本知识 渗透诚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万年牢》教后感悟
《考试周刊》2019年第57期39-39,共1页陈秋云 
根据学生的现状及学情、学段的特点,在本次略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文本知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会学生做人要讲究诚信教育,以初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也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利用 文本 渗透 诚信 感悟 
把自己当成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后感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9年第3期48-49,共2页谢小婷 
我在开学第一周上了一节写作教学全市公开课,课题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通读教材,我把教学重点锁定在“观察”和“思考”上。以下是教学设计初稿: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写作中“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学生...
关键词:写作教学 热爱生活 教后感 孩子 语文教材 “思考”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放过”自己,成就学生
《当代教育家》2019年第2期66-69,共4页戚士菊 
75人,每周23节课,班主任,语文教师,兼职校务工作……这些词组到一块,想必你的脑海里立刻就会跳出一个整日疲惫、声音嘶哑的教师形象。没错,这就是以前的我.从教20多年,我一直因工作细心周到、认真负责、事必躬亲而受到家长和同事的一致...
关键词:作业本 教后感 批作业 申请书 
微课与作文教学的整合思考——“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教后感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年第12期69-70,共2页葛跃东 
最近,笔者应邀到一所兄弟学校执教一节作文课。内容是五年级习作5,要求是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实,写事作文在各个年级段都有,无非是写法要求与目标重点略有区别。
关键词:亲身经历 作文教学 教后感 整合 微课 真情实感 作文课 五年级 
关注出处知整体 概括材料明逻辑——“‘跨文本阅读’的技巧”教学实录与教后感想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年第11期39-43,共5页王会升 
“跨文本阅读”的技巧,首先是关注材料出处的标题,找出核心话题,并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推断所选的材料与核心话题之间的关系,形成阅读的整体认识。然后是在分别概括材料的基础上,对所选材料进行归纳整合,理清材料彼此之间意义上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跨文本阅读 逻辑推断 归纳整合 
《麻雀》教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8年第9期53-54,共2页杨静 
走下讲台,我心情舒畅。走出教室,发现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扑进来,斜照在走廊上,窗外阳光灿烂,微风拂动,走廊上,绿萝株株亭亭,早晨洒过水的痕迹还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亮亮,似星星落在了上面眨巴着眼睛。我喜欢这样阳光斜照的感觉,让人嗅...
关键词:《麻雀》 教后感 阳光 讲台 教室 
寻找语文课堂的本色与亮色——《说书人》教后感
《学园》2018年第18期123-124,共2页凌云 
在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都希望能推陈出新,可是往往会把语文的本色给丢了。以《说书人》为例阐述,在公开课时努力上出文章的亮色,挖深掘新,求新之前应上出语文的本色,小说就应该上出小说的味道,以保持语文课堂的原有色。
关键词:公开课 本色 亮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