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道德

作品数:101被引量:6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戴宇栗志明陈斌张卫波章念驰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统儒教伦理对日本近代国民道德的重塑及其影响
《潍坊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85-88,共4页曹永洁 
潍坊学院博士基金项目“日本人的伦理观研究”(2008BS15)阶段性成果。
在欧化主义大行其道的明治10年代末期,以修改不平等条约为契机,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再次高涨起来,对民族的、本土文化的强调成为抵制欧化风潮的理论依据。为数百年的幕藩封建意识形态提供保障的儒家伦理思想,在这一时期作为重建社会...
关键词:欧化主义 儒教伦理 国粹主义 
关于日本近代茶道精神的哲学思考
《农业考古》2022年第5期180-186,共7页冯璐 
日本茶道因其优美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审美意识而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人们认为,日本茶道蕴含着日本文化的特质,茶道的精神也被视为是固有的、恒常不变的。实际上,茶道虽然被冠以“道”之名,其内容和形式却是因应时代而不断变化的,这...
关键词:日本茶道 冈仓天心 国民道德 
固本夯基 集成创新 赋能育人新生态被引量:1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年第1期56-57,共2页崔楚民 
1925年,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十一中学")首任校长、人民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在其发表的《人格教育与国民道德》一文中指出:"教育之目的,以造就完人为宗旨。"他认为:"唯身体康健、学识丰富、德行无疵者,方足以当完人而无愧。"学校始...
关键词:人民教育家 育人质量 人格教育 五育 国民道德 完整人格 集成创新 傅任敢 
民国民间艺术的“重新发现”与国民道德重建被引量:1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100-109,共10页董名杰 
民国民间艺术的“重新发现”既是民间艺术本体发展的必然诉求,也是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文化现象。面对传统国民道德与现代共和政体的结构性矛盾,民间艺术被国家权力与知识阶层视为重建国民道德的本土化精神资源与理性工具,两者之间具有...
关键词:民国 民间艺术 国民道德 重新发现 道德重建 
现代格局与观念重塑——实用主义理念下的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年第4期179-183,共5页廖丹 
民国时期,中小学书法教育在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经历了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育格局转换的过程。国民道德理念下的书法教育品德观念表述模式为之丕变,美感教育体系下的书法教育走向“去艺术化”,与美育逐渐剥离,书法教学方法和评价...
关键词:实用主义 中小学书法教育 教学方法 国民道德 美育 
“明是非”与“别真伪”——对清末民初文史研究取向的检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92-102,共11页姜萌 
中国学术思想界在甲午惨败后出现了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进行深刻批判的动向。他们肯定西学、批判中学的本意,是要为衰弱的中国寻找救亡图存药方。意想不到的是,对传统学术的新认识却开启了中国人文学术的去价值化运动:"六经"从辨明"是非...
关键词:现代人文学术 道德价值体系 去价值化 学术认识论 国民道德 
刘百川先生的训育思想
《教师博览(中旬刊)》2019年第9期40-44,共5页刘古平 
一训育的由来训育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最早由德国教育家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提出。赫尔巴特在构建教育理论体系时主张训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训育汉语本意指教诲抚育,即训练、养成、培养的意思。也有解释认为训育是民国对...
关键词:训育 刘百川 教育理论体系 赫尔巴特 西学东渐 学校教育 教育历史 国民道德 
论杜亚泉国民道德重建思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12期15-17,共3页张小莉 
五四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不断推陈出新,道德重建也由此而生。杜亚泉认为,"唯物主义之弊"和"误解人生目的"是造成当时国人道德堕落的两大主因,并在道德要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指明道德重建之方向,不仅纠正了...
关键词:杜亚泉 道德重建 民族主义 
《教育敕语》的思想渊源探究
《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10期115-116,共2页陈斌 黎宁 
《教育敕语》的发布是日本近代国民道德初步形成的标志,其产生的原因并非只局限于明治政府对抗"自由民权运动"的政治目的,而是与幕末儒学家的"东洋道德"思想、部分明治启蒙思想家从开明向保守的立场转变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教育敕语 国民道德 国家主义 儒家思想 
井上哲次郎与近代日本国民道德的建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9期15-16,共2页陈斌 黎宁 
井上哲次郎是日本明治、大正思想界"官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当时的日本民众思想有着重大影响,其编写的《敕语衍义》被视为国民道德"圣典"《教育敕语》的官方解说书。井上还尝试以西方哲学框架对日本儒学进行体系化包装,并陆续发表了《儒...
关键词:井上哲次郎 国民道德 日本儒学 国家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