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意合

作品数:44被引量:11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章文婷张思洁张柏然王大来金立鑫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外国语言文学》《科技信息》《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翻译》更多>>
相关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语意合句的非自足性语篇连贯
《韶关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72-76,共5页翁义明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专项一般项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特色话语英译与传播研究”(CSY22040)。
汉语意合句是小句间没有表示语义逻辑关系连接词的无标记复句,针对汉语意合句隐性逻辑关系特点,从汉语小句的非自足性探讨意合句的语篇连贯策略。研究发现,一些谓词、助词及语气副词的使用往往会导致复句中小句的不自足现象,这些小句虽...
关键词:汉语意合句 非自足性 语篇连贯 
汉语“意合”的术语本义
《世界华文教学》2021年第1期137-151,共15页许立群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018年院级学术研究类重点课题“语言对比视角下的汉语意合复句研究”(课题编号:HW201801)资助。
汉语研究以及汉英对比研究中常见的“意合”学说可以概括为“意义联合说”,这种偏重语义而忽略形式的解释是对“意合”术语的误解,因此也造成了意合学说中很多基本问题的争论。正确看待这些争议性问题,需要回归术语本义,将“意合”定义...
关键词:意合 并置 并列 顺序 
《汉语意合语法学导论:汉语型语法范式的理论建构》被引量:1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7年第12期105-105,共1页
内容简介:汉语意合语法是作者1994年在《文化的深层选择——汉语意合语法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一书中正式提出的语法理论。此后,20余年以来,作者从未间断对这一理论的探讨,2001在日本出版了《汉语意合语法学纲要》,2012...
关键词: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对翻译的启示研究——以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新题型为例被引量:1
《普洱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77-78,共2页任淑平 
自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翻译由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等。翻译测试提升到段落和语篇层次,既要求摆脱机械翻译的条条框框,又要求注重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差异。掌握汉语...
关键词:大学英语 四级考试 意合 形合 
英语形合、汉语意合对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的助益
《文理导航》2017年第16期35-35,51,共2页凌成德 
汉语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合为主,意合为辅,以形制意。大学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这组概念对英汉句子、语篇的不同影响,通过译例讲解、实际练习,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汉译英翻译技巧。
关键词:形合 意合 大学英语 汉译英 
句法生成学下的汉语商务长句翻译解构策略
《校园英语》2017年第19期237-238,共2页邱曦薇 
汉语长句翻译历来是翻译教学与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如何将汉语长句解构更是这一难题的首要攻坚点所在。本文从句法生成学角度入手,对在汉语长句翻译过程中应如何理清主从及各成分间逻辑关系、并将其转换为多个翻译单位作了较全面详...
关键词:汉语意合 解构 缩句拆分 翻译策略 
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特点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7年第1期91-92,共2页赵静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有诸多不同之处,英语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英汉形合意合之分在于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到英汉语言“形舍”和“意舍”的结构差异,根据各自的结构特点,进行句子结构的...
关键词:英语形合 汉语意合 翻译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被引量:1
《西部皮革》2016年第24期184-184,共1页熊潘婷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存在于英语与汉语中。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语言学界一直探讨的话题。汉语注重隐形连贯、逻辑事理,顺序和以神统形。通过对比英语重形合和汉语重意合,讨论如何把英语的形合句翻译成汉语的意合...
关键词:英语形合 汉语意合 汉英翻译 
许渊冲“优化论”对英诗汉译的启示被引量:1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2期69-71,共3页贺晨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框架下的"优化论",这是许氏译论第一次以理论的形式主张"优化"和"美化",是对"忠实"标准的发展和完善,本文继而发掘"优化论"对英诗汉译的启示,可以发挥汉语意合美的优势,运用四字格对译文进行优化,以...
关键词:许渊冲“优化论” 汉语意合美 四字格 优化的误区 
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背景透视
《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8期100-101,共2页韩桂茹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民族的传统哲学背景密不可分。中国哲学的整体观、悟性、汉民族的具象思维和主体意识是汉语意合趋向的理性根源;英语的形合特征则是西方民族依照西方古典哲学观、理性和抽象思维及客体意识对语言发展走向做出的自...
关键词:意合 形合 哲学观 思维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