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作品数:916被引量:17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君张林雨汪茂吾余映潮方小凤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太原师范学院重庆外国语学校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教学之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案例研究——以编演《范进中举》为例
《语文教学之友》2024年第5期28-30,共3页冷倩玉 
课本剧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范进中举》一文被选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提炼课本剧的大纲,师生共同完成剧本创作,师生共同选择合适的表演者,并在表演...
关键词:课本剧教学 《范进中举》 初中语文 
关注次要人物 助力小说阅读教学——《范进中举》中张乡绅形象的艺术功效琐谈被引量:1
《语文教学之友》2019年第8期27-29,共3页汤本生 
张乡绅是《范进中举》中一个不引人注意的次要人物,这一形象的设置,不仅揭示了范进喜疯的真正原因,烘托了主要人物范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且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等级制度,揭露、批判了上流社会及封建科举的罪恶。对张乡绅的有效关注,不仅...
关键词:《范进中举》 张乡绅 艺术功效 小说阅读 
巧用对比 鉴赏人物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9期33-34,共2页邹海峰 
《范进中举》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节选小说.无独有偶,这两篇节选小说中都有一个职业相同的人物形象——屠户.为了让学生理解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表现出的各有千秋的艺术美.我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关键词:人物形象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对比 鉴赏 巧用 《范进中举》 小说 八年级 
着眼三点设问 实现教学有效互动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8期15-15,共1页吴健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上呈现了互动更多、探究更多的好现象,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极大的帮助。但是,经过深入地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师生互动很多,一问一答,看似热闹,但主题比较...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 初中语文 文本解读 新课程改革 总开关 文本阅读 范进中举 洛夫 《孔乙己》 短衣帮 
从《范进中举》中的人物百变看科举制度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8期26-27,共2页于笑妍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从"范进进学回家"伊始,直到"中举"结束,整个篇幅4000多字,先写"进学",后集中写"中举"。因篇幅较长,若依照常规的教学设计: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归纳中心,总让人感觉对作品的认识过于肤...
关键词: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 态度行为 细节描写 报录人 年谊世好 登门拜访 相信自己 杀猪 你我 
转变 创新 优化——以《范进中举》为例谈优化作业设计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8期32-32,共1页潘海燕 
作业是检验、巩固和升华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尽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后续环节,但其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何通过"作业"这个杠杆开启学生思维的一片空间,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语文作业设计要尽量避免随意...
关键词:范进中举 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 课本剧 阅读目的 多元评价 读写结合 语言组织能力 课文内容 生动逼真 
从心理学角度切入《范进中举》教学被引量:1
《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8期18-18,共1页南洋 冯惠利 
《范进中举》节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是全书最精彩的片断之一。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
关键词:《范进中举》 心理学角度 教学 《儒林外史》 生活遭遇 科举制度 吴敬梓 胡屠户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例说
《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7期3-4,共2页沈素艳 
阅读教学切入点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切入点选择恰切,一篇文章就能很流畅地讲完;切入点模糊,就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恰当的"切入",犹如"穿着一串珍珠的线",会自然而然地带出文体的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其积...
关键词:语文课堂 切入点 课堂教学 范进中举 执教者 
可恨的范进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7期30-30,共1页郑秋艳 
《范进中举》中范进历经34年的科举考试,终于在54岁考取功名,演绎了一出热闹的悲喜剧。撇开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撇开作者刻意的讽刺夸张,我们试着还原其艺术真实,重点分析范进其人。小说对范进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并没花太多笔力,因...
关键词:《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 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 艺术真实 性格塑造 悲喜剧 功名 
喜剧性的悲剧——也谈范进中举的实质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4期32-32,共1页陈建国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批判封建科举与礼教的主线贯穿下,如擎天巨镜,用中国封建社会的反照回光,折射出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衰颓世风。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好的讽刺小说,其“感而能谐,婉而多讽”,其揭露深度和批判力度...
关键词:喜剧性 范进 悲剧 《儒林外史》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科举 讽刺小说 中国古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